此話一出,眾臣再無言語,也不再相勸。
如今,大家都看明白了,建始帝就是個刻薄寡恩的主,過河拆橋那叫一個絲滑。
大家一時間心灰意冷。
于照安也跟著嘆息一聲,“李相一走,恐怕我也要退位讓賢。”
“于相莫要灰心。”
于照安搖頭,自嘲一笑,“世人皆知我跟晉王是師兄弟。晉王一案我未被牽連,本就是陛下開恩。而今,陛下瞧著我們這群老面孔心生厭惡,迫不及待要我們騰出位置,提拔以前的東宮屬臣。我也學李相,做個識趣的人,好歹保全君臣之誼?!?/p>
(請)
n
卸磨殺驢
于照安很清楚,自己這番話,一定會傳到建始帝的耳中。
這正是他的目的。
李良程是必須要退的。
左右兩位宰輔,同時離任,天下非議!建始帝但凡有一點政治頭腦,動了李良程,就不會動他于照安。
此乃以退為進。
提醒建始帝,下手別那么狠。名聲還要不要了,朝堂要不要了,天下要不要了?要穩(wěn)定,就得徐徐圖之。
去年才大開殺戒,人心還沒恢復,現在朝堂可經不起大動蕩。
果不其然,于照安一番陽謀,如了愿。
李良程三辭,最后一回,建始帝一臉痛惜的同意了他致仕養(yǎng)老的請求,還發(fā)表了一番感人肺腑的發(fā)言,將不知情的一眾官員感動得熱淚盈眶。之后,又賞賜了許多財物給李家。
李良程的時代,歷經兩朝終于結束了。
于照安留守,但是沒有被提拔。
最緊要的左相,由以前的東宮家令擔任。眾人皆知,這個位置是留給謝長陵。只是謝長陵年紀太輕,資歷還不夠,還需要歷練幾年時間。
與此同時,建始帝提拔謝長陵為戶部尚書,政事堂有了他一席之地。為他登上左相之位打基礎。
論寵信,還得是謝長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