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冬風漸緊,一鍋牛雜的暖心提案
麻辣藕片的香辣還在街頭巷尾彌漫,一場冷空氣就讓街頭的行人裹緊了外套。這天清晨,林晚星剛打開店門,就看見幾位顧客搓著手哈著氣,小聲念叨:“天這么冷,要是有口熱乎的湯喝就好了?!?/p>
她搓了搓凍得發(fā)紅的手,轉頭對正在生爐火的謝景淵說:“景淵哥,你看這天氣,大家都想喝熱湯暖身子。咱們店里的熱食要么是干的,要么是甜粥,還沒有帶湯的咸鮮小吃,要不咱們研發(fā)一款?”
謝景淵添完柴火,拍了拍手上的灰:“我正想說這個。上次去廣州考察,街頭的蘿卜牛雜攤前總排著長隊,燉得軟爛的牛雜泡在濃鮮的湯里,配著吸滿湯汁的蘿卜,一口下去又暖又鮮。而且這小吃能提前燉好,放在保溫桶里,顧客點單就能盛,還能加粉絲、豆腐泡,靈活度高?!?/p>
“蘿卜牛雜!”林晚星眼睛一亮,翻出手機里存的廣州美食照片,“我記得這個!湯頭濃白,牛雜軟而不爛,蘿卜還帶著甜味,特別適合冬天。咱們店之前沒做過粵式小吃,正好能豐富口味,而且熱湯熱菜,肯定能吸引顧客?!?/p>
兩人當即分工,林晚星給在廣州開餐館的舅舅打視頻電話——舅舅做粵式鹵味三十年,最懂牛雜的門道?!斑x牛雜要挑新鮮的牛肚、牛腸、牛肺,提前用白醋和面粉搓洗去腥味;湯要用牛骨熬底,加南姜和柱候醬才夠粵式味”,舅舅的叮囑條理清晰,林晚星逐條記下;謝景淵則列了采購清單,特意標注“牛骨要帶骨髓的,蘿卜選白皮的更甜”。
第二天一早,兩人趕去肉類批發(fā)市場。謝景淵挑牛雜時,翻來覆去檢查有沒有異味,還讓攤主現場剪開牛腸看內壁是否干凈;林晚星則在蔬菜攤前蹲了半天,專挑沉甸甸、表皮光滑的白皮蘿卜,“這種蘿卜水分足,燉軟了也不會爛成泥”。回到店里時,朝陽正好升起,兩人對著堆在操作臺上的食材,眼里滿是期待。
二、慢燉出鮮·粵式蘿卜牛雜
-適配場景:廣東傳統(tǒng)街頭小吃,湯濃肉軟,鮮而不腥,適合冬季作為主食或暖身小吃。尤其適合上班族、學生黨及喜歡粵式風味的人群,可搭配粉絲、豆腐泡、油面筋等食材,熱湯熱吃暖身效果最佳,燉好的牛雜可保溫存放6-8小時。
-基礎原料(約制作30碗):
-主料:新鮮牛雜(牛肚300克、牛腸300克、牛肺200克、牛筋200克)、帶骨髓牛骨1000克、白皮蘿卜1000克(約3-4根)。
-去腥調料:白醋50毫升、面粉100克、鹽10克、姜片50克、料酒50毫升。
-湯料與鹵料:清水4000毫升、柱候醬80克、海鮮醬30克、生抽100毫升、老抽20毫升、冰糖30克、鹽15克、南姜30克(若無可用生姜代替,風味稍減)、八角2顆、桂皮1小塊(約10克)、香葉3片、陳皮5克(泡軟去白瓤)、干辣椒2個(可選,增香不辣)。
-可選配菜:干粉絲100克、豆腐泡150克、油面筋100克、蔥花20克、香菜20克。
-工具:不銹鋼大鍋1個(帶蓋)、高壓鍋1個(可選,加速牛雜軟爛)、細毛刷1把、剪刀1把、菜刀1塊、案板1塊、電子秤1臺、量杯1個、長柄勺1個、保溫桶1個、小碗30個。
-關鍵步驟:
1。處理牛雜與牛骨(去腥是關鍵):
-牛雜用清水沖洗表面污物,牛肚翻出內壁,用面粉和白醋反復搓揉5分鐘(面粉吸附雜質,白醋去腥味),再用細毛刷刷洗干凈;牛腸剪開,去除內壁油脂,同樣用面粉+白醋搓洗;牛肺用清水反復沖洗,擠壓出內部血水,直至水變清澈。
-處理好的牛雜切成3-4厘米的塊,牛骨洗凈,用刀背敲裂(方便骨髓融入湯中)。
-鍋中加2000毫升清水、20克姜片、25毫升料酒,放入牛雜和牛骨,大火燒開后撇去浮沫,繼續(xù)煮3分鐘,撈出用溫水沖洗干凈,瀝干水分備用(焯水后用溫水洗,避免肉質遇冷收縮變柴)。
2。熬制牛骨湯底:
-不銹鋼大鍋中加入4000毫升清水,放入焯好的牛骨、剩余姜片、南姜、八角、桂皮、香葉、陳皮、干辣椒(可選),大火燒開后轉小火,慢熬1。5小時(熬至湯面浮起油花,湯色微微發(fā)白)。
3。燉煮牛雜與蘿卜:
-蘿卜去皮,切成3厘米見方的塊,放入沸水中煮2分鐘(去除澀味),撈出瀝干。
-將焯好的牛雜放入牛骨湯底中,加入柱候醬、海鮮醬、生抽、老抽、冰糖、鹽,攪拌均勻,大火燒開后轉小火,慢燉1小時(若用高壓鍋,上汽后壓20分鐘,再倒回大鍋)。
-加入處理好的蘿卜,繼續(xù)慢燉30分鐘,直至牛雜用筷子能輕松戳透、蘿卜變得軟糯(期間每隔15分鐘攪拌一次,避免蘿卜粘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