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雨淅瀝,竹簸箕里的米香初釀
驚蟄剛過,一場淅淅瀝瀝的春雨滋潤了整條老街。雨絲細密,敲打著青石板路,濺起一圈圈小小的水花,也讓空氣里彌漫著一股清新的泥土芬芳。林晚星的“星語花坊”里,暖黃的燈光透過玻璃窗,在濕漉漉的街道上投下一片溫馨的光暈。
林晚星正站在靠窗的長桌旁,專注地篩著米粉。她今年二十四歲,身形纖細,穿著一件素雅的棉麻襯衫,頭發(fā)簡單地挽在腦后,露出光潔的額頭。她是這家小花店的主人,性格溫柔恬靜,心思卻細如發(fā)絲。繼馬蹄糕和雙皮奶之后,今天她要挑戰(zhàn)的是一道工序更復雜的粵式傳統(tǒng)糕點——九層糕。
“晚星,這九層糕聽起來就很厲害,真的要做九層嗎?”林溪端著一杯熱茶走過來,看著桌上五顏六色的粉末問道。她剛幫晚星把店里的鮮切花澆過水,袖口還沾著些許水珠。
晚星抬起頭,臉上帶著淺淺的笑意:“是啊,溪姐,正宗的九層糕就是要一層一層蒸出來的,這樣口感才會層層分明,軟糯又有嚼勁?!彼噶酥缸郎系膸讉€小碗,“你看,我準備了四種顏色的粉漿,分別加了南瓜泥、艾草汁、紫薯泥和原味的,這樣蒸出來會更好看?!?/p>
謝景淵也從外面走進來,抖了抖傘上的雨水,手里提著一個沉甸甸的布袋子:“晚星,你要的新會陳皮粉和粘米粉我給你買回來了,特意去老字號‘恒香’買的,品質(zhì)應該沒問題?!?/p>
晚星連忙接過袋子,打開聞了聞,一股純粹的米香和陳皮的清香混合在一起,讓她滿意地點點頭:“太謝謝你了景淵哥!做九層糕,粉的品質(zhì)最關(guān)鍵,‘恒香’的粘米粉最細膩,做出來的糕體才夠爽滑?!?/p>
她一邊說著,一邊開始準備工作。九層糕,顧名思義,就是要將不同顏色的米漿一層一層地蒸制疊加而成,每一層都要蒸至半凝固狀態(tài)才能倒下一層,非常考驗耐心和火候。晚星記得,這是她小時候在外婆的鄉(xiāng)下,只有在清明祭祖時才能吃到的糕點,層層疊疊的色彩和軟糯的口感,是她童年最深刻的春日記憶。
二、粵式九層糕·斑斕軟糯款
-適配場景:清明、端午等傳統(tǒng)節(jié)日祭祀糕點,下午茶甜品,或作為早餐搭配豆?jié){、粥品食用。做好后可冷藏保存2-3天,冷藏后口感會更緊實,食用前建議用蒸鍋蒸2-3分鐘回軟,口感更佳。適合喜歡軟糯香甜、色彩豐富糕點的人群,其中艾草有祛濕散寒的功效,南瓜和紫薯富含維生素,是一款美味與營養(yǎng)兼具的傳統(tǒng)甜品。
-基礎(chǔ)原料:
-主料:粘米粉500克(選用顆粒細膩、色澤雪白的純粘米粉,避免購買混合了其他淀粉的產(chǎn)品,否則會影響糕體的軟糯口感)、澄粉100克(增加糕體的透明度和q彈感,比例約為粘米粉的15,不可過多,否則會過硬)、白砂糖300克(根據(jù)個人口味調(diào)整,喜歡微甜可減至250克,建議用白砂糖,融化速度快且口感清甜)、清水1200毫升(分為兩部分,600毫升用于調(diào)粉漿,600毫升用于煮糖水,水質(zhì)需干凈,避免用自來水)。
-輔料:南瓜200克(取果肉,蒸熟后壓成泥,用于制作黃色層,選成熟度高的南瓜,甜度足、顏色深)、新鮮艾草100克(焯水后打成汁,用于制作綠色層,選鮮嫩的艾草葉,避免老梗,焯水時加少許小蘇打可保持翠綠)、紫薯200克(蒸熟后壓成泥,用于制作紫色層,選個頭大、肉質(zhì)緊實的紫薯,顏色更濃郁)、新會陳皮粉5克(增香,選五年以上的新會陳皮研磨成粉,香味醇厚,避免用新皮,苦澀味重)、食用油10毫升(涂抹蒸盤防粘,選用無色無味的玉米油或葵花籽油)。
-工具:長方形不銹鋼蒸盤1個(尺寸約20cmx30cm,深度5cm左右,便于分層蒸制,導熱均勻)、電動攪拌機1臺(用于打艾草汁和壓南瓜、紫薯泥,手動壓泥也可,但口感不夠細膩)、細網(wǎng)篩2個(分別用于過濾粉漿和果蔬泥,去除雜質(zhì),讓糕體更光滑)、木勺1把(攪拌粉漿和糖水用,木質(zhì)柔軟不粘底)、不銹鋼盆4個(分別裝四種顏色的粉漿,避免串色)、蒸鍋1個(帶蒸屜,需能容納蒸盤,保證密封性好)、刷子1把(涂抹食用油用)、刮刀1把(脫模和切塊用)、電子秤1臺(稱量原料用,確保比例準確)、筷子1雙(攪拌和測試糕體熟度用)。
-關(guān)鍵步驟:
1。處理輔料(色彩與風味的核心,果蔬處理需細膩):
-處理南瓜泥:將南瓜洗凈,去皮去籽,切成2cm見方的小塊,放入蒸鍋中蒸15分鐘(蒸至用筷子能輕松戳透);取出后趁熱用勺子壓成細膩的南瓜泥,若有顆粒,可用細網(wǎng)篩過濾一遍,確保南瓜泥順滑無雜質(zhì);放涼至室溫備用。
-處理艾草汁:新鮮艾草摘去老梗和雜質(zhì),用清水沖洗干凈;鍋中加足量清水燒開,放入艾草焯燙30秒(加少許小蘇打,保持顏色翠綠);撈出艾草立即放入冷水中過涼,擠干水分;將艾草放入攪拌機中,加50毫升清水,打成細膩的艾草汁;用細網(wǎng)篩過濾艾草汁,去除纖維雜質(zhì),只留綠色汁液備用。
-處理紫薯泥:紫薯洗凈,去皮切成小塊,放入蒸鍋中蒸20分鐘(蒸至軟爛);取出后趁熱壓成細膩的紫薯泥,用細網(wǎng)篩過濾一遍,去除粗纖維;放涼至室溫備用。
2。調(diào)制基礎(chǔ)粉漿(糕體成型的核心,粉漿稀稠度是關(guān)鍵):
-混合粉末:將粘米粉和澄粉倒入一個大不銹鋼盆中,用筷子攪拌均勻(混合均勻可避免后續(xù)結(jié)塊);加入新會陳皮粉,繼續(xù)攪拌至完全融合(陳皮粉用量不宜過多,以免掩蓋米香)。
-調(diào)制冷粉漿:取600毫升清水,緩慢倒入混合好的粉中,邊倒邊用木勺攪拌(攪拌成無顆粒、流動順暢的稀糊狀,類似米湯的稠度,若有結(jié)塊,可用細網(wǎng)篩過濾一遍);靜置15分鐘,讓米粉充分吸收水分,使粉漿更均勻。
-熬煮糖水:另取一個不銹鋼鍋,倒入剩余的600毫升清水,加入白砂糖,開大火燒開;轉(zhuǎn)小火攪拌至白砂糖完全融化,糖水微微冒泡(不要煮得太濃,否則冷卻后會結(jié)塊);關(guān)火,將糖水晾至溫熱(約50c,避免溫度過高燙熟米粉)。
-混合成基礎(chǔ)漿:將溫熱的糖水緩慢倒入靜置好的冷粉漿中,邊倒邊快速攪拌(持續(xù)攪拌,防止粉漿結(jié)塊,混合成能緩慢流動的均勻粉漿,用勺子舀起能呈連續(xù)的細線狀流下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