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歸燕繞舊梁,新攤起晨霧
立秋剛過,京城御街的槐樹落了層淺黃碎葉,林晚星推著新打的木攤車穿過巷口時,車軸碾過落葉發(fā)出沙沙響。攤車擋板上嵌著塊青石板臺面,邊角用銅片包了邊,蘇硯昨夜剛用桐油擦過,泛著溫潤的光。
"把這筐新蒸的米糕放穩(wěn)當些。"林晚星回頭時,鬢角的碎發(fā)被晨風掀起,她順手別到耳后,露出耳垂上串著的銀茉莉——那是沈知意平反后,沈家夫人特意送的謝禮。車斗里碼著三個陶甕,最上面的甕口用藍布蓋著,掀開能看見浸在蜜色湯汁里的桂花藕片,每片都嵌著飽滿的糯米,是今早天沒亮時蒸的。
"前兒張嬤嬤送來的新磨米粉,蒸米糕正好。"蘇硯把竹籃里的荷葉包碼齊,里面是切好的醬肘花,"溫老先生說,御街東口的早市最熱鬧,趕巧能遇上送鮮藕的船家。"
木攤剛在老位置支穩(wěn),就有熟客掀著衣角跑過來。是住在隔壁巷的陳嬸,手里還攥著沒繡完的帕子:"晚星姑娘可算回來了!這陣子沒吃著你做的涼糕,我家小孫子天天扒著墻根望。"
林晚星笑著掀開蒸籠,白胖的米糕冒著熱氣,頂上點著嫣紅的玫瑰醬:"今兒做了桂花糯米藕和醬肘花荷葉卷,您先嘗嘗這個。"她用竹片挑起塊米糕,糕體里嵌著細碎的核桃粒,"新添了山核桃碎,比往常的更糯些。"
正說著,街口傳來銅鈴叮當聲。老陳挑著擔子晃過來,筐里的陶瓶叮當作響:"江南貨郎又送新貨了!"他放下?lián)酉崎_蓋布,里面碼著幾包油紙包,"這是茉莉香片茶粉,用滾水一沖就出味;還有凍干桂圓肉,貨郎說摻在米糕里,甜得不清淡。"
蘇硯正往攤車掛幌子,聞言回頭時,目光掃過老陳筐底——那里藏著個黑陶小罐,罐口封著蠟,與尋常貨郎的家什格格不入。但他沒作聲,只伸手接過油紙包:"正好試試用茶粉做茉莉茶糕。"
日頭升到兩竿高時,攤前已排起長隊。林晚星正給孩童遞荷葉包,忽然覺出異樣——斜對面的酒肆檐下,始終站著個穿月白長衫的男子。他手里捏著把烏木折扇,指節(jié)叩著扇骨的頻率,竟與攤車銅鈴的晃動節(jié)奏分毫不差。
二、折扇藏機鋒,淡香引疑竇
"姑娘的醬肘花,用的是前腿肉吧?"男子忽然走過來,聲音像浸了蜜的枇杷,溫潤里帶著點黏膩。他站在攤前時,陰影恰好罩住半塊青石板臺面,林晚星才發(fā)現(xiàn)他比尋常男子高出大半個頭,長衫下擺繡著暗紋,細看竟是纏枝蓮紋樣。
"后腿肉太柴,前腿肉帶點筋,鹵出來才香。"林晚星用竹刀劃開荷葉包,醬色的肘花里嵌著晶瑩的肉凍,"配著新蒸的芝麻燒餅吃,更得味。"
男子沒接吃食,反而從袖中摸出個銀質(zhì)小盒,打開后里面是些淡紫色的粉末:"這是紫菀花粉,江南特產(chǎn),據(jù)說摻在糕點里能清暑氣。"他用指尖蘸了點粉末,遞到林晚星面前,"姑娘不妨試試?"
蘇硯突然上前半步,正好擋在兩人中間:"多謝先生好意,只是我們的糕點向來只用家常食材。"他手按在攤車邊緣,指腹悄悄抵住了臺面下藏著的銅鈴機關(guān)——那是沈知意臨走時特意加裝的,遇險要時能敲響求援。
男子笑了笑,收回手時,折扇"唰"地展開,扇面畫著幅《寒江獨釣圖》,題款卻是"庚午年暮春,于錢塘舟中"。林晚星心頭一跳——沈知意的《食療方》里,恰好記著沈毅當年在錢塘查案時的批注。
"聽聞姑娘曾助沈公子平反?"男子合上折扇,目光掃過林晚星耳垂的銀茉莉,"沈尚書當年在錢塘,倒是常買街邊的藕粉圓子。"
這話像根細針,輕輕挑破了平靜的表象。林晚星正想開口,忽聞一陣馬蹄聲。街口駛來輛烏木馬車,車簾掀開時,露出李明軒的臉:"晚星姑娘,皇上邀你進宮做些新巧吃食。"
男子在馬車出現(xiàn)的瞬間,悄然后退半步,隱入了酒肆的陰影里。林晚星瞥見他折扇尖的穗子——那是用極細的銀絲編的,末端墜著顆米粒大的珍珠,絕非普通文人所有。
三、宮宴藏暗涌,舊物現(xiàn)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