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冬寒盼暖,一碗魚丸的食客牽掛
初冬的第一場冷雨過后,“星語花坊”門前的石板路還帶著濕潤的涼意。周五的早晨,店里剛煮好的紅糖糍粑還冒著熱氣,熟客陳叔就撐著傘走了進(jìn)來,手里拎著一個保溫袋,里面裝著新鮮的馬鮫魚。
“晚星,景淵,”陳叔把保溫袋放在吧臺上,擦了擦傘上的水珠,語氣里滿是懷念,“上周去福州出差,在老街喝到一碗魚丸湯,那魚丸咬開滿是湯汁,鮮得掉眉毛,湯里撒點蔥花,暖乎乎的一碗下肚,渾身都舒坦了?;貋砗罂傁胫@口,你們手藝好,能不能試著做一做?”
林晚星正擦拭著玻璃窗,聞言立刻走過來,掀開保溫袋看了看新鮮的馬鮫魚:“這魚看著就新鮮,陳叔您太費心了!我之前在超市買過冷凍魚丸煮湯,要么咬著像橡皮,要么沒一點魚味,湯也熬得寡淡,完全沒有‘魚丸彈牙、湯汁鮮美’的口感?!?/p>
謝景淵剛把洗好的砂鍋放在灶上,聞言走過來,用手指按了按魚肉,眼底泛起熟悉的專注:“閩式魚丸的關(guān)鍵在兩點,一是魚糜的制作,要選新鮮海魚,去皮去骨后剁成泥,加冰水和淀粉順時針攪拌上勁,才能保證彈牙;二是湯底的熬制,要用豬骨和干貝吊湯,加少量胡椒粉提鮮,不能太咸。我查過福州老字號魚丸店的配方,300克馬鮫魚泥加80毫升冰水,加15克玉米淀粉、5克鹽和3克生姜末,能做12個魚丸,配著蝦油和香菜吃,最地道。”
陳叔一聽眼睛就亮了,連忙補充:“對!魚丸要‘q彈多汁’,咬開里面得有鮮甜的湯汁,不能實心;湯底要‘清鮮醇厚’,喝著不膩,最好再加點白蘿卜,解腥又爽口!我牙口不好,要是能把魚丸做得小一點,煮得軟爛些就更好了?!绷滞硇勤s緊拿筆記下,轉(zhuǎn)身就去庫房找玉米淀粉:“我這就去備料,就是魚糜怎么攪拌才能上勁?湯底要熬多久?”
謝景淵打開手機里的食譜文檔,調(diào)出存好的步驟:“魚糜要分3次加冰水,每次加完都順時針攪拌5分鐘,直到能攥成團(tuán)不掉;豬骨要提前焯水去血沫,加干貝和清水熬1。5小時,湯底才鮮。剁魚泥時要去掉魚皮和細(xì)骨,不然影響口感,攪拌時加少許豬油,能讓魚丸更滑嫩?!?/p>
當(dāng)天上午,“星語花坊”的后廚就飄起了鮮美的魚香。林晚星負(fù)責(zé)熬制湯底、處理白蘿卜,謝景淵則忙著剔魚骨、剁魚泥,暖融融的燈光下,一個個圓潤的魚丸漸漸成型,放進(jìn)沸騰的湯里浮起,像極了即將帶來的鮮彈滋味。
二、鮮彈溫潤·閩式魚丸湯
-適配場景:福建福州經(jīng)典傳統(tǒng)小吃,魚丸q彈多汁,湯底清鮮醇厚,適合作為早餐、午餐或秋冬暖身湯品。尤其適合老人和孩子,搭配線面、鍋邊糊食用最佳,現(xiàn)煮現(xiàn)吃口感最好(出鍋后15分鐘內(nèi)食用,避免魚丸變硬、湯底變涼),剩余的魚丸可放入冰箱冷凍(保存1個月內(nèi)),食用前無需解凍,直接下鍋煮5分鐘即可,湯底可冷藏(保存2天內(nèi)),加熱時加少量清水稀釋。
-基礎(chǔ)原料(約制作4碗,每碗3個魚丸+200毫升湯):
-主料(魚丸):
-新鮮馬鮫魚300克(優(yōu)選當(dāng)天現(xiàn)殺的馬鮫魚,肉質(zhì)緊實、腥味淡,做出來的魚丸鮮彈;避免用淡水魚,腥味重且口感松散;若沒有馬鮫魚,可用250克黃花魚+50克鱈魚混合,肉質(zhì)更細(xì)膩)。
-冰水80毫升(攪拌魚糜用,能讓魚丸更q彈,避免用常溫水,會導(dǎo)致魚糜變質(zhì))。
-玉米淀粉15克(增加魚丸的黏性和彈牙感,避免用土豆淀粉,口感偏軟;若沒有玉米淀粉,可用10克木薯淀粉+5克面粉混合,彈牙感略減)。
-鹽5克(調(diào)味用,分2次加,1次加在魚糜里提鮮,1次加在湯底里;避免用加碘鹽,可能影響魚鮮)。
-生姜末3克(去腥用,選新鮮生姜切末,避免用生姜粉,風(fēng)味不足)。
-豬油5毫升(增加魚丸的滑嫩感,沒有豬油可用5毫升玉米油替代,香氣略淡)。
-白砂糖2克(中和腥味,提升鮮味,用量極少,不會有甜味)。
-主料(湯底):
-豬筒骨500克(吊湯用,選帶骨髓的筒骨,熬出的湯更醇厚;避免用排骨,油脂太少,湯底寡淡)。
-干貝20克(增鮮用,提前用溫水泡30分鐘,撕成絲;沒有干貝可用10克蝦皮替代,鮮味略淡)。
-白蘿卜100克(解腥爽口,選白皮白蘿卜,去皮后切滾刀塊;沒有白蘿卜可用50克胡蘿卜替代,風(fēng)味略甜)。
-清水1500毫升(熬湯用,水量要一次加足,中途加水會影響鮮味)。
-胡椒粉1克(提鮮去腥,選白胡椒粉,避免用黑胡椒粉,口感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