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步驟:
1。調(diào)青提粉漿:糯米粉、粘米粉、白砂糖放入大碗中,分次加入青提汁和純凈水,邊加邊用刮刀攪拌,直至粉漿無顆粒(用勺子舀起,粉漿能呈線狀緩慢滴落);最后加入5ml食用油,攪拌均勻,靜置15分鐘(讓粉類充分吸收水分)。
2。處理桂花與青提:干桂花用30ml溫水(30c)泡5分鐘,濾出桂花水,泡開的桂花擠干水分,切碎;青提塊用廚房紙吸干表面水分,避免蒸制時(shí)出水過多。
3。蒸制定型:蒸盤內(nèi)壁刷一層食用油,倒入靜置好的粉漿,輕輕震盤排出氣泡;蒸鍋上汽后,放入蒸盤,中火蒸15分鐘,開蓋后均勻鋪上青提塊和碎桂花,再蒸5分鐘,關(guān)火后燜3分鐘。
4。冷卻與裹粉:取出蒸盤,放涼至室溫(約30分鐘),再放入冰箱冷藏1小時(shí)(讓糕體更緊實(shí));取出后切成3cmx5cm的長方塊,表面均勻裹一層椰蓉,再淋上少量桂花水和蜂蜜。
5。成品特點(diǎn):糕體軟糯不粘牙,青提的脆甜混著桂花的溫香,椰蓉增加了顆粒感,配著綠茶吃正好。蘇棠用竹盤裝了兩塊,坐在院子里說:“下午喝茶時(shí)咬一口,涼絲絲的甜,一點(diǎn)不膩,比蛋糕清爽多了”,這便成了“阿柚青提桂花涼糕”。
(三)山楂黃桃脆卷·徒步頂餓款
-適配場景:戶外徒步、登山加餐,頂餓解膩,耐咀嚼
-基礎(chǔ)原料:
-主料:新鮮山楂150g(選熟透的,去核去蒂,切薄片)、新鮮黃桃200g(選硬實(shí)的,去皮去核,切1cm見方的小?。⑷湸壕砥?0張(選薄款,耐烤,無過多添加劑)、麥芽糖40g(熬醬粘合,提供能量)、白芝麻15g(炒香,增香且補(bǔ)充熱量)
-輔料:清水50ml(熬山楂醬用)、白砂糖15g(中和山楂酸味)、黃油5g(融化,刷春卷皮表面,增加酥脆度)、蜂蜜8g(混合麥芽糖,提升黏性)
-關(guān)鍵步驟:
1。熬山楂黃桃醬:鍋中放入山楂片、黃桃丁、白砂糖、清水,小火煮10分鐘,期間用鏟子不斷攪拌,避免糊底;煮至山楂變軟、黃桃出汁后,加入麥芽糖和蜂蜜,繼續(xù)煮5分鐘,直至醬汁濃稠(提起鏟子,醬汁能掛在鏟上不滴落),關(guān)火放涼備用。
2。處理春卷皮與餡料:全麥春卷皮提前取出回溫(避免破裂),每張皮表面刷一層薄黃油;炒香的白芝麻中,留5g備用,剩余10g拌入涼透的山楂黃桃醬中,攪拌均勻(增加顆粒感和熱量)。
3。卷制脆卷:取一張春卷皮,在中間鋪2勺山楂黃桃醬(約20g),醬的邊緣留1cm空隙,將春卷皮上下兩端向中間折,再從左右兩端卷起,卷成直徑約3cm的長條,接口處用少量清水粘牢;依次做好所有脆卷,表面刷一層薄黃油,撒上預(yù)留的白芝麻。
4。烘烤定型:烤箱提前預(yù)熱至180c,將脆卷放入鋪了油紙的烤盤,中層烤15分鐘,直至春卷皮表面金黃酥脆,取出后放涼至室溫(放涼后更脆,耐存放)。
5。成品特點(diǎn):外皮酥脆,內(nèi)餡酸甜有嚼勁,黃桃丁的軟嫩中和了山楂的酸,全麥皮和白芝麻能頂餓,裝在密封袋里徒步時(shí)吃,不用洗手,還能解登山時(shí)的口干舌燥。周嶼裝了三根放進(jìn)登山包:“明天爬后山,走累了咬一口,又頂餓又解膩,比餅干好吃多了”,這便成了“阿柚山楂黃桃脆卷”。
三、晚風(fēng)吹竹架,新味續(xù)清涼
陳野帶著奈李茉莉凍糕去研學(xué),回來時(shí)說“同學(xué)都問在哪買的,課間分完還不夠”;蘇棠每天下午都來拿兩塊青提桂花涼糕,有時(shí)還會帶朋友來,竹架下的小桌旁總擺著茶盞;周嶼爬完后山回來,又訂了一大袋山楂黃桃脆卷,說“分給一起徒步的隊(duì)友,大家都夸耐吃”。
月亮升起來時(shí),阿柚坐在竹架下,看著攤前的燈串亮起來——奈李茉莉凍糕在玻璃罐里泛著淡青色,青提桂花涼糕裹著椰蓉像撒了層雪,山楂黃桃脆卷堆在竹籃里,飄著淡淡的麥香。她摸了摸竹架上的絲瓜藤,剛結(jié)的小絲瓜還帶著絨毛,像極了陳野送來奈李時(shí),袖口沾著的草屑。
這時(shí),蘇棠拎著個(gè)小盒子走過來,里面裝著塊剛烤好的曲奇:“阿柚,這是我用你的青提汁做的曲奇,配你的涼糕正好?!卑㈣纸舆^盒子,打開就聞到青提的清香,抬頭時(shí),看見陳野騎著自行車從路口經(jīng)過,車后座的竹筐里,又裝了半筐新摘的奈李,風(fēng)里飄著茉莉的甜香,比晚夏的涼更綿長。
我可以幫你把本章的三款小吃配方整理成清晰的文字版清單,方便你現(xiàn)實(shí)中嘗試制作,需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