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面揉粉:將250ml清水慢慢倒入糯米粉和艾草的混合物中,邊倒邊用筷子攪拌(攪拌成絮狀,避免水太多成稀糊狀);用手開始揉面團(揉至面團光滑不粘手,表面有彈性,避免揉得太干,容易開裂;太濕則會粘手難以成型);蓋上濕布,醒面15分鐘(讓糯米粉充分吸收水分,艾草香味融入面團)。
-分劑塑形:將醒好的面團放在案板上,用手搓成長條(直徑約5cm,長度根據案板大小調整);用菜刀將長條切成20g左右的小劑子(大小均勻,避免太大蒸不熟,太小不好包餡料);將每個小劑子用手搓成圓形(表面光滑,無裂紋),用大拇指在中間按一個小坑(方便后續(xù)包糖心和餡料)。
3。制作糖心和餡料(香甜口感的核心,糖汁濃度和餡料搭配是重點):
-熬制糖心:將黃片糖用搟面杖敲成小塊(大小約1cm見方,方便融化);將碎黃片糖放入不銹鋼盆中,加入100ml清水(水量沒過糖塊即可),開小火慢慢熬煮(期間用筷子不停攪拌,避免糖粘底);煮至黃片糖完全融化,糖汁變得濃稠(用筷子挑起糖汁,能拉出細絲,說明濃度合適,避免太稀,包的時候會漏;太稠則不易流動);用漏勺將糖汁過濾一遍(去除雜質,讓糖心更細膩),倒入小碗中晾涼備用(糖汁晾涼后會稍微凝固,包的時候更方便)。
-準備餡料:將熟花生米放入搟面杖下,輕輕壓碎(壓成碎末,不要太細,保留顆粒感);將壓碎的花生米和炒香的白芝麻放入小碗中,攪拌均勻(比例約2:1,根據口味調整,喜歡芝麻香可多加白芝麻)。
4。包制與蒸熟(成型與口感的核心,包制手法和蒸制時間是重點):
-包制糖心糍:取一個搓好的圓形劑子,用大拇指將中間的小坑挖深一些(坑壁不要太薄,避免包的時候破損);用小勺舀5g晾涼的糖汁放入坑中(糖汁不要太多,避免蒸的時候溢出);再舀3g花生芝麻碎放在糖汁上(覆蓋糖汁,防止糖汁漏出);用手將劑子的邊緣向上捏合,封口處用力搓圓(確保封口嚴實,無裂縫,否則蒸的時候糖汁會流出);將包好的糖心糍放在鋪有蒸布的蒸屜上(每個之間間隔3cm,避免蒸的時候粘連)。
-蒸制糖心糍:蒸鍋中加入足量清水,開大火燒開;將蒸屜放入蒸鍋中,蓋上鍋蓋,轉中火蒸10分鐘(蒸至糖心糍表面發(fā)亮,用筷子輕輕按壓能迅速回彈,說明已熟,避免蒸太久,口感會變軟爛);關火后,不要立即打開鍋蓋,燜3分鐘(讓糖心糍慢慢冷卻,避免溫差太大導致表面塌陷)。
5。成品特點與食用技巧:
-成品特點:做好的艾草糖心糍呈青綠色,表面光滑發(fā)亮,圓潤飽滿。咬一口,外皮軟糯q彈,帶著淡淡的艾草清香;中間的糖心溫熱流淌,甜而不膩,裹著花生和芝麻的香味,層次豐富。趙姨拿起一個剛蒸好的糖心糍,吹了吹,咬了一小口,笑著說:“就是這個味!和你外婆做的一模一樣,艾草香夠濃,糖心也夠甜,溪溪你學得真快!”
-食用與補救技巧:食用時需注意糖心較燙,避免直接大口咬。若包的時候封口不嚴,蒸的時候糖汁溢出,可在蒸好后將糖汁收集起來,淋在糖心糍表面;若糯米粉揉得太干,蒸好后口感發(fā)硬,下次可適當增加水量;若糖心太稀,可將糖汁重新熬煮至濃稠后再用。
三、糍香飄院人稱贊,傳承手藝樂融融
林溪和謝景淵忙著包制糖心糍,趙姨坐在桌邊,幫著把包好的糍耙擺到蒸屜上。竹簸箕里的艾草糯米粉散發(fā)出淡淡的清香,和黃片糖的甜香混在一起,飄出院子,引來了不少街坊。
最先聞到香味的是對門的阿婆,她剛買完菜回來,提著菜籃子走進來:“小趙,溪溪,你們這是做什么好吃的?香味都飄到巷口了!”林溪笑著遞過去一個剛蒸好的糖心糍:“阿婆,您嘗嘗,我剛學做的艾草糖心糍,是外婆傳下來的手藝。”阿婆接過糍耙,吹了吹,咬了一口,眼睛一亮:“軟糯!香甜!還有一股艾草的清香,比我上次在鄉(xiāng)下吃的還好吃,溪溪你真是心靈手巧!”
開饅頭鋪的張叔也來了,他剛蒸好一批饅頭,聞到香味就過來了:“溪溪,給我來兩個糖心糍,我回去配著饅頭吃,肯定不錯?!绷窒χo他裝了兩個,謝景淵補充道:“張叔,這個要趁熱吃,涼了口感會變硬。”張叔點點頭,拿著糖心糍邊走邊說:“知道了,謝謝你啊景淵,下次我蒸了豆沙包,給你們送幾個來?!?/p>
放學回來的小姑娘背著書包,拉著媽媽的手走進來:“阿姨,我也要吃糖心糍,早上看到溪溪阿姨在采艾草,就知道要做好吃的了?!绷窒嗣念^,給她拿了一個小的:“慢點吃,別燙著,里面有糖心?!毙」媚镄⌒囊硪淼匾Я艘豢?,甜得瞇起了眼睛:“真甜!艾草的味道好好聞,我下次還要吃?!?/p>
趙姨看著女兒忙碌的身影,又看了看桌上那個裝著糖心糍的竹簸箕,心里滿是欣慰——女兒不僅學會了做糖心糍,還把外婆的手藝傳承了下來。林溪包完最后一個糖心糍,擦了擦手,走到媽媽身邊:“媽,您嘗嘗我包的這個,看看有沒有進步?”趙姨接過糍耙,咬了一口,糖心在嘴里慢慢融化,甜香四溢:“進步很大!比我第一次做的好多了,以后這手藝就交給你了?!?/p>
夕陽透過院門照進來,落在竹簸箕里的糖心糍上,青綠色的糍耙泛著光澤。院子里的人漸漸散去,但艾草和糖心的香味卻久久不散。林溪看著媽媽滿意的笑容,又看了看桌上剩下的糯米粉和艾草,心里暗暗決定——下次放假回來,一定要學做媽媽最拿手的芝麻糊,把家里的老手藝都學會,讓這份軟糯香甜的記憶,一直延續(xù)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