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晨陽曬灶角,陌生客攜舊物來
西市街的晨陽暖得正好,老槐樹的影子縮在樹根旁,像團揉皺的墨紙。林晚星正拿著軟布擦老灶臺的銅鍋,鍋里還留著昨晚熬夏清酪的淡淡綠豆香,指尖剛觸到鍋沿,店門的風鈴就“叮鈴”響了——進來的是個穿亞麻長裙的年輕女人,懷里抱著個沉甸甸的舊木盒,頭發(fā)用根木簪挽著,眉眼間帶著股書卷氣,卻難掩眼底的急切。
“您好,我叫蘇清辭,是蘇硯的堂姐?!迸税涯竞蟹旁诠衽_上,聲音有些發(fā)顫,“我在整理爺爺遺物時,發(fā)現(xiàn)了這個盒子,里面的東西,好像和柳氏酪鋪有關(guān)?!彼崎_盒蓋,里面鋪著塊褪色的藍印花布,布上放著個黃銅小秤、半塊刻著“柳”字的木牌,還有一本邊角磨損的舊日記。
蘇硯剛從后院拎著鮮牛奶進來,看到蘇清辭時愣了一下:“姐?你怎么來了?”林晚星的目光落在那半塊木牌上——和老灶臺暗格里小銅鎖上的“柳”字筆跡一模一樣。腕上的“酪”字印記突然發(fā)燙,眉心的系統(tǒng)光屏“唰”地亮了,字跡帶著種探尋的意味:
【柳氏酪道傳承系統(tǒng)·親緣模式已激活】
【當前狀態(tài):追溯蘇、柳兩氏百年前的隱藏關(guān)聯(lián)】
【關(guān)鍵物品:黃銅小秤(1925年柳氏酪鋪專用“量料秤”,秤砣刻有“柳記”二字)、半塊木牌(與柳老夫人當年給學徒的“認門牌”為一套)】
【待解謎題:蘇清辭祖父蘇明遠的日記中,多次提到“柳氏之諾”,卻未明說具體內(nèi)容】
蘇清辭翻開舊日記,泛黃的紙頁上,是1926年的字跡:“三月初七,柳老夫人贈秤,囑我‘量料如量心,分毫不能差’。她教我辨牛奶好壞,說‘新鮮奶有層薄衣,像春日的霧’。四月初三,見她給乞討的孩子分酪,說‘做酪不是為了賺銀錢,是為了讓過路人能暖一暖’。七月十五,她把半塊木牌給我,說‘若將來柳氏有難,持此牌來尋,蘇、柳兩家,當共守之’?!?/p>
“蘇明遠?”沈玉容突然湊過來,眼睛瞪得圓圓的,“當年太奶奶身邊,確實有個姓蘇的幫工!他手腳麻利,還識些字,太奶奶常讓他幫忙記賬本,說他‘心細如發(fā),是個做酪的好料子’!只是1927年太奶奶安排我們走后,我就再也沒見過他……”
蘇硯的臉色變了變:“我爺爺生前總說,我們家欠柳家一個人情,讓我們以后若遇到柳氏后人,一定要盡力相助。原來當年,爺爺和柳老夫人還有這樣的淵源!”系統(tǒng)光屏瞬間彈出【人物關(guān)聯(lián)·百年之諾】:【蘇明遠,1905年生,1925年到柳氏酪鋪做幫工,因忠厚老實被柳老夫人重用,1927年受柳老夫人所托,帶著部分柳氏酪品原料配方,前往南方躲避陳萬山的追查,后在當?shù)囟ň?,囑咐后人“守諾待歸”】
二、日記藏往事,劇情反轉(zhuǎn)現(xiàn)承諾
蘇清辭繼續(xù)翻著日記,翻到1927年秋的那一頁時,紙頁上沾著點點褐色的痕跡,像是干涸的淚痕:“九月十二,聽聞柳老夫人病逝,心如刀絞。她曾說,‘酪道的根,不在鋪子里,在人心里’。我?guī)еo的原料配方,在南方開了家小雜貨鋪,專門售賣柳氏酪品需要的青麥、槐花蜜,只盼有朝一日,能把配方還給柳氏后人。只是陳萬山的人一直在找我,我不敢暴露身份,只能把配方藏在日記的夾層里……”
她小心翼翼地拆開日記的夾層,里面果然藏著張泛黃的紙,上面是柳老夫人手書的“柳氏酪品原料甄選秘要”,字跡娟秀卻有力:
“青麥需選穗長三寸者,灌漿七分熟,過雨則味淡,過曬則味苦;
鮮牛奶需在辰時前取,此時奶牛未食新草,乳汁純粹無雜味;
槐花蜜需采朝露未干之花,發(fā)酵時需用陶甕,忌用鐵器,否則失了清甜味;
山藥需選皮糙肉白者,蒸時需帶皮,蒸透后需放涼再取汁,否則藥性易散……”
“這是……太奶奶的筆跡!”沈玉容的手指撫過紙頁,眼淚掉了下來,“當年太奶奶總說,‘做酪先選料,料好酪才好’,她對原料的挑剔,比什么都嚴!有次我用了過曬的青麥,她罰我把青麥全挑出來,說‘差一分,就不是柳氏的酪了’!”
就在這時,系統(tǒng)光屏突然亮起【核心劇情反轉(zhuǎn)·雙脈傳承】:
【柳老夫人的“雙脈守護計劃”:1927年,她不僅安排沈玉容帶走“進階酪譜”、李明遠帶走“半本應(yīng)急譜”,還讓蘇明遠帶走“原料甄選秘要”——她怕單一傳承出意外,特意將柳氏酪道分為“技藝譜”“應(yīng)急方”“原料秘”三部分,分別交予外姓弟子、親信學徒和忠厚幫工,只有三部分合一,才算完整的柳氏酪道】
【未說之隱:柳老夫人當年看出蘇明遠對酪道的熱愛,卻因蘇明遠家中有老母親要照顧,不忍讓他跟著沈玉容顛沛流離,才讓他帶著原料秘要去南方定居,既避開陳萬山的追查,又能守護住柳氏酪道的“根基”(原料是酪品的根本)】
【待續(xù)之諾:蘇明遠臨終前,把日記和木盒交給兒子,囑咐“若柳氏后人能重開老灶,做出當年的酪味,就把原料秘要還回去,完成對柳老夫人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