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寒夜盼暖,一碗甜湯的食客心事
蟹殼黃的酥香還縈繞在“星語花坊”的后廚,冬夜的冷意卻讓食客的需求悄悄變了方向。周三晚上打烊前,林晚星收拾餐桌時,發(fā)現(xiàn)靠窗的座位上留了張便簽,字跡帶著幾分暖意:“最近總覺得手腳涼,要是有碗熱甜湯就好了,最好是帶點陳皮香的,喝著暖胃又舒服?!?/p>
她捏著便簽走到正在清洗烤箱的謝景淵身邊,指尖輕輕碰了碰他的胳膊:“景淵哥,你看,天越來越冷,大家開始惦記熱甜湯了。咱們之前做的都是點心和咸口吃食,還沒有像樣的粵式甜湯,要不試試做陳皮紅豆沙?我記得你上次從廣東帶回來的老陳皮還在,正好能用上?!?/p>
謝景淵關(guān)掉水龍頭,用毛巾擦了擦手,眼睛里泛起熟悉的光亮:“陳皮紅豆沙好啊!我小時候在廣州親戚家過年,舅媽總熬這個——紅豆糯得沙軟,陳皮香滲在湯里,甜不齁人還帶著點回甘,喝完渾身都暖。而且這湯能提前熬好放在保溫桶里,顧客來就能盛,比等烤點心快多了?!?/p>
“我就知道你會喜歡!”林晚星拉著他走到儲物架前,翻出那個印著“新會陳皮”的陶罐,打開蓋子就飄出一股陳香,“你看這陳皮,放了三年的,泡出來的水都帶著果香,熬進紅豆沙里肯定絕了。不過得提前泡紅豆,還要去紅豆芯,不然會苦?!闭f著就拿出手機查粵式老方子,還特意給廣州的舅媽發(fā)了語音,舅媽在電話里反復叮囑:“紅豆要選顆粒圓的赤小豆,泡足4小時才容易煮爛;陳皮要提前泡軟刮去白瓤,不然會澀;冰糖要最后放,煮太久會糊底,還要記得加一勺茯苓粉勾芡,湯才會稠滑。”
第二天一早,天剛蒙蒙亮,林晚星就把赤小豆倒進盆里,加溫水沒過豆子:“得泡到手指能捏碎豆皮才算好,不然煮兩小時都不沙?!敝x景淵則拿著陳皮放進溫水里,泡軟后用小刀輕輕刮去內(nèi)側(cè)的白瓤:“這白瓤是澀味的根源,刮干凈了陳皮才香。”兩人忙到朝陽升起時,泡好的赤小豆脹得圓滾滾,陳皮也晾成了半干,切成細絲鋪在盤子里,透著一股老廣的煙火氣。
二、慢熬甜潤·粵式陳皮紅豆沙
-適配場景:廣東傳統(tǒng)甜湯,口感綿密甜潤,帶著陳皮的清香,適合秋冬季節(jié)作為餐后甜點、夜宵或暖身飲品。尤其適合手腳冰涼的人群、老人和孩子,搭配蟹殼黃或糯米雞食用最佳,熱食口感最好,冷藏后可作夏日甜品,加熱時需加少許溫水避免濃稠。
-基礎(chǔ)原料(約制作20碗,每碗200毫升):
-主料:赤小豆500克(非普通紅豆,赤小豆更易煮沙,口感更綿)、三年新會陳皮30克(年份越久香味越濃,避免用新鮮陳皮)、茯苓粉50克(增加稠度,可選,無則用玉米淀粉替代)。
-調(diào)味:老冰糖200克(甜度比白砂糖溫和,避免用單晶冰糖)、清水3000毫升(約12碗水,根據(jù)喜好調(diào)整濃稠度)、鹽2克(提鮮,中和甜味,關(guān)鍵步驟不可少)。
-工具:砂鍋1個(熬湯首選,保溫性好,煮出的紅豆更沙)、不銹鋼鍋1個(備用,避免砂鍋糊底)、漏勺1個(過濾紅豆芯)、紗布1塊(包裹陳皮,防止煮爛后散在湯里)、木勺1把(攪拌用,避免刮傷砂鍋)、電子秤1臺、量杯1個、陶瓷碗20個、保溫桶1個。
-關(guān)鍵步驟:
1。預處理食材(決定口感的核心):
-赤小豆:提前用溫水浸泡4小時(或冷藏浸泡過夜),泡至手指能輕松捏碎豆皮,撈出瀝干水分;將泡好的紅豆倒入漏勺,用清水沖洗2遍,挑出破損或蟲蛀的豆子。
-陳皮:用30℃溫水浸泡15分鐘,泡軟后撈出,用小刀刮去內(nèi)側(cè)的白瓤(白瓤含苦澀味,必須刮干凈),切成0。5厘米寬的細絲;將陳皮絲用紗布包好,系緊袋口(避免煮爛后影響口感)。
-茯苓粉:用50毫升冷水攪拌成無顆粒的糊狀(提前調(diào)糊,避免直接下鍋結(jié)塊),備用。
2。熬煮紅豆(慢煮出沙,耐心是關(guān)鍵):
-砂鍋中加入3000毫升清水,大火燒開后放入泡好的赤小豆,再次燒開后轉(zhuǎn)小火,蓋上鍋蓋燜煮1。5小時(期間每隔20分鐘用木勺攪拌一次,避免紅豆粘底糊鍋)。
-煮至紅豆體積膨脹、表皮裂開時,放入包裹好的陳皮紗布袋,繼續(xù)小火煮30分鐘(讓陳皮的香味充分滲入紅豆中,此時紅豆應已煮至用勺子一壓就成沙的狀態(tài))。
3。調(diào)味與勾芡(甜而不齁,稠滑適中):
-加入老冰糖和2克鹽,用木勺輕輕攪拌至冰糖完全融化(鹽能中和甜味,讓口感更有層次,不可省略);嘗一下甜度,根據(jù)喜好調(diào)整冰糖用量(避免過甜,掩蓋陳皮香)。
-轉(zhuǎn)中火,將調(diào)好的茯苓粉糊緩緩倒入砂鍋中,邊倒邊用木勺攪拌(防止結(jié)塊),煮3-5分鐘至湯變稠滑(提起木勺,湯能掛在勺上緩慢滴落即可,不要煮太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