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抹蒸盤:用刷子在蒸盤底部和內(nèi)壁均勻涂抹一層食用油(薄薄一層即可,防止米漿粘連,方便后續(xù)脫模)。
-蒸制第一層(白色米漿):取適量白色米漿倒入蒸盤中(倒入的量以能鋪滿盤底、厚度約0。5厘米為宜),將蒸盤放入蒸鍋中,大火蒸5-6分鐘(蒸至米漿完全凝固,表面變得光滑透亮,用手輕輕觸摸不粘手,即為熟透)。
-蒸制第二層(粉紅色米漿):取出蒸盤,待第一層稍涼(約1分鐘,避免溫度過高導(dǎo)致第二層米漿倒入后立即凝固,影響層次融合),倒入適量粉紅色米漿,同樣鋪滿盤底,厚度約0。5厘米,放入蒸鍋中大火蒸5分鐘,至完全凝固。
-重復(fù)蒸制:按照“白色-粉紅色-白色”的順序,交替倒入米漿并蒸制,每次蒸制時間均為5-6分鐘,直到蒸滿九層(注意每次倒入米漿前,確保上一層已經(jīng)完全凝固,否則兩層會粘連在一起,層次不分明;若米漿不夠,可適當(dāng)減少每層的厚度,但需保證層數(shù)為九層)。
-最后一層蒸制:蒸最后一層時,可適當(dāng)延長蒸制時間至8分鐘(確保整個糕體完全熟透,避免中間夾生)。
4。冷卻與脫模(確保糕點定型,方便切塊):
-自然冷卻:蒸好的九層糕取出后,放在通風(fēng)處自然冷卻至室溫(約1小時,熱糕較軟,冷卻后會變得更有韌性,方便脫模和切塊,若直接脫模,容易導(dǎo)致糕體破損)。
-脫模處理:冷卻后,用刮刀沿著蒸盤邊緣輕輕劃一圈(分離糕體和蒸盤,避免脫模時粘連),然后將蒸盤倒扣在案板上,輕輕拍打蒸盤底部,即可將九層糕完整脫模。
5。切塊與食用(切法均勻,食用時可搭配飲品):
-均勻切塊:將脫模后的九層糕放在案板上,用切刀切成均勻的小塊(可切成正方形或菱形,邊長約3-4厘米,切刀需鋒利,避免拉扯糕體導(dǎo)致變形)。
-成品特點:做好的粵式九層糕,層次分明,白色和淡粉色相間,看起來十分精致。咬一口,口感軟糯Q彈,不粘牙,濃郁的椰香和淡淡的米香在口中散開,清甜爽口,回味悠長。隔壁的趙姨聞香而來,拿起一塊嘗了嘗,笑著說:“晚星,你這九層糕做得太地道了!層層分明,口感軟糯,椰香還這么濃,比我上次在酒樓吃的還要好吃!”
-食用建議:食用時可直接吃,也可搭配一杯熱茶或咖啡,中和甜味;若喜歡冰涼口感,可放入冰箱冷藏1小時后再食用,口感更清爽。
6。補救技巧:
-若蒸好的九層糕層次不分明,可能是上一層未完全凝固就倒入了下一層米漿,下次需確保每層蒸至完全凝固后再倒下一層;也可能是米漿濃度不一致,需保證兩層米漿濃度相同。
-若口感過硬,可能是米粉比例過高或蒸制時間過長,下次可減少粘米粉用量,或縮短每層的蒸制時間;若口感過軟不成形,可能是米漿太稀或蒸制時間不足,需增加米粉用量,或延長蒸制時間。
-若味道太淡,可適當(dāng)增加白砂糖的用量;若太甜,則減少白砂糖,或增加椰漿的用量來中和甜味。
-若糕體出現(xiàn)氣泡,可能是米漿未靜置或攪拌時產(chǎn)生了氣泡,下次米漿調(diào)好后需靜置15分鐘,且蒸制前用勺子撇去表面的氣泡。
三、清甜滿街巷,匠心承載舊時光
林晚星將切好的九層糕整齊地擺放在鋪著油紙的竹籃里,層次分明的糕體散發(fā)著濃郁的椰香和米香,飄出店外,吸引了不少街坊駐足。
最先被吸引來的是住在巷尾的張奶奶,她手里提著剛買的菜,笑著走進來:“晚星,你這是做了九層糕吧?這香味太好聞了!給我來幾塊,我孫女最喜歡吃這個了。”晚星連忙幫她打包,謝景淵在一旁補充道:“張奶奶,這個九層糕冷藏后口感更清爽,您回去可以放冰箱里冰一下再給孩子吃。”張奶奶點點頭,接過袋子笑著說:“好的好的,謝謝你啊晚星,每次都能做出這么好吃的東西?!?/p>
開水果店的劉老板也來了,他剛把新鮮的荔枝擺好,手里還拿著一串剛剝好的荔枝:“晚星,給我拿一塊九層糕嘗嘗,聞著就甜?!蓖硇沁f過一塊,劉老板咬了一口,軟糯的口感讓他眼前一亮:“好吃!口感Q彈,椰香濃郁,甜度也剛好,一點都不膩!”
住在隔壁的小學(xué)生樂樂背著書包跑了進來,看到九層糕眼睛一亮:“晚星姐姐,這是九層糕嗎?我媽媽說以前外婆經(jīng)常做給她吃。”晚星笑著遞給他一塊:“是啊,你嘗嘗看,是不是你媽媽說的味道?”樂樂咬了一口,用力點點頭:“是的是的!就是這個味道!甜甜的,還有椰子的香味!”
林晚星看著街坊們滿意的笑容,心里暖暖的。她不僅做出了童年記憶里的九層糕,還讓這份清甜的味道在老街里傳遞。林溪靠在門框上,笑著說:“晚星,你真是個寶藏女孩,不管是花還是小吃,都做得這么好?!蓖硇切χ聪虼巴?,夕陽正緩緩落下,余暉灑在老街上,將一切都染上了溫暖的色調(diào)——她知道,這些藏在糕點里的味道,不僅是手藝的傳承,更是時光里最珍貴的回憶。
喜歡穿越古代擺攤小廚娘請大家收藏:()穿越古代擺攤小廚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