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舊識攜新物,巧思釀新味
"晚星紫蘇鋪"的銅鈴在晨光里叮當(dāng)作響,林晚星正用竹篩篩紫蘇粉,門簾被風(fēng)掀起,露出個裹著灰布頭巾的身影。"星丫頭,還認(rèn)得我不?"
林晚星抬頭,見是云棲巷的貨郎老陳,他肩上的扁擔(dān)晃著兩個竹筐,筐里堆著鼓鼓的布包。"陳叔?您怎么來京城了?"老陳抹了把汗,揭開布包:"這是江南新到的2025年果蔬脆片禮盒,有秋葵、胡蘿卜、香菇三種,脆得能當(dāng)響!還有這凍干檸檬片,泡水解膩最妙。"
正說著,周硯扶著張嬤嬤走進來,老婦人手里攥著張泛黃的紙:"這是我翻箱底找著的,當(dāng)年蘇先生記的紫蘇醬譜,說用紫蘇葉、黃豆、冰糖熬醬,能配粥能抹糕。"
林晚星捏起片秋葵脆片,忽然笑了:"有了!把果蔬脆片碾碎,和紫蘇醬拌在一起,做紫蘇脆片醬——抹在剛烤的脆米酥上,咸香里帶點脆。"她指著凍干檸檬片,"再用檸檬片泡汁,加紫蘇蜜和氣泡豆乳粉,做紫蘇檸檬氣泡飲,喝著冒氣兒,酸溜溜的正好解膩。"
蘇硯從后院拎來個陶罐,揭開蓋,一股醇厚的香味飄出來:"這是我用新到的速發(fā)酵母做的紫蘇老面,發(fā)了三日,蒸饅頭時摻點,能吃出股子酒香味。"溫老者湊過來看,指著墻上的《云棲紫蘇譜》:"譜子里說紫蘇可腌,咱們不如做腌紫蘇葉?用鹽、糖、醋腌透,配粥配面都成。"
正忙得熱鬧,門口傳來車馬聲,李明軒陪著個穿藏青色官袍的男子走進來。男子約莫五十歲,眉眼清正,手里捏著塊紫蘇脆米酥,吃得仔細(xì):"李尚書說御街有個能把紫蘇做出花的鋪子,果然不假。"他放下酥餅,從袖中摸出個令牌,"在下是順天府尹王敬之,近日京城要辦市井百味展,想請星姑娘出個紫蘇食檔。"
林晚星握著竹篩的手頓了頓,王敬之笑著補充:"不是官場應(yīng)酬,就是讓百姓嘗嘗各地吃食。只是。。。。。。"他話鋒一轉(zhuǎn),"城西的百味居也報了名,掌柜的是前御膳房的廚子,據(jù)說最擅做花式點心。"
二、百味展初設(shè),暗爭漸起
三日后,"市井百味展"在京城護城河畔拉開帷幕。林晚星的攤子扎在老槐樹下,木牌寫著"紫蘇百味",案上擺著新做的吃食:
-紫蘇脆片醬抹酥:脆米酥烤得金黃,抹一層摻了果蔬脆片的紫蘇醬,醬里的秋葵碎亮晶晶的。
-老面紫蘇饅頭:用紫蘇老面發(fā)酵,蒸好后個頭飽滿,捏著軟乎乎的,掰開能看見細(xì)密的氣孔,還帶著股子紫蘇的清香。
-腌紫蘇葉配粥:白粥熬得稠稠的,配一碟腌紫蘇葉,葉子腌得透亮,酸中帶咸。
-紫蘇檸檬氣泡飲:裝在青瓷碗里,檸檬片浮在上面,氣泡咕嘟咕嘟往上冒,碗沿插著片紫蘇葉。
-紫蘇醬拌脆面:細(xì)面煮好后過涼水,拌上紫蘇醬和果蔬脆片,面脆醬香。
攤子剛擺好,就圍了不少人。一個穿粗布衫的老漢端著粥碗嘆:"這腌紫蘇葉,和我老家媳婦做的一個味!"旁邊的小娃捧著氣泡飲,被氣泡燙得直咂嘴,卻舍不得放下。
不遠(yuǎn)處的"百味居"攤子前也很熱鬧。掌柜的姓錢,是個矮胖的中年男人,正拿著銀勺給客人盛點心:"這是翡翠白玉糕,用菠菜汁和牛奶做的,御膳房的方子!"他瞥了眼林晚星的攤子,嘴角撇了撇。
正午時分,一個穿錦緞的老婦人在"百味居"前駐足,錢掌柜立刻滿臉堆笑:"張夫人,您嘗嘗我這燕窩酥,用的是上等官燕。"老婦人剛要伸手,卻被身邊的丫鬟拉了拉:"夫人,那邊的紫蘇饅頭看著挺實在。"
張夫人走到林晚星的攤子前,拿起個紫蘇饅頭,咬了一口,眼睛亮了:"這饅頭有股子老面的香味,比百味居的糕子實在。"她又嘗了口腌紫蘇葉,"這葉子腌得入味,不齁咸,正合我口味。"
錢掌柜看得眼熱,忽然沖過來,指著林晚星的攤子喊:"大家別買!她這腌紫蘇葉用的是陳年老鹽,吃了要鬧肚子的!"人群頓時安靜下來,幾個正準(zhǔn)備買東西的客人也停住了手。
林晚星握著粥碗的手緊了緊,剛要開口,老陳從人群里擠出來,舉著個鹽罐喊:"胡說!這鹽是我給星丫頭送的,江南新出的低鈉鹽,比你那官鹽還干凈!"他又從筐里翻出張單據(jù),"這是鹽鋪的票子,上面還寫著日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