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克頓的案件還引發(fā)了對加拿大司法系統(tǒng)的質疑,尤其是對邊緣化群體的歧視和忽視。許多人認為,如果受害者是來自富裕家庭的白人女性,警方的反應會截然不同,皮克頓可能早就被逮捕,更多的生命可以被挽救。
八、罪惡余波:惡魔的遺產
8。1令人不齒的"回憶錄"
據(jù)加拿大電視臺在2016年報道,皮克頓得意洋洋地將自己的犯罪經歷寫下來并委托獄友送出監(jiān)獄,美國某出版商竟將其作品公開發(fā)售。這手稿完全是在為皮克頓洗白,聲稱他是遭警方陷害才入獄的。
不過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很快就有5萬名網友開始在網上抵制此出版商和其書籍。他們的做法十分準確——若讓這本書流于市場,豈不是對受害者家屬進行二次傷害?而亞馬遜網站迅速把其下架了,出版商也隨之進行了道歉。
8。2意外的假釋危機
2024年2月,皮克頓獲得了日間假釋的資格。這意味著他白天可以出獄而晚上需返回原處。
這一度令加拿大人很是恐慌,因為誰都不知道這個魔鬼會不會在白天假釋期間再次作奸犯科。民間隨即對當?shù)厮痉ㄖ贫忍岢隽讼鄳|疑,也紛紛向政府反饋,希望取消此人的假釋資格。
讓人氣憤的是,加拿大政府仿若毫不在意人們心聲,皮克頓依舊沒被取消這項資格。
8。3惡魔的終結
正所謂"天道好輪回",老天爺似乎也看不過去官方對皮克頓如此縱容,最終讓監(jiān)獄中另一名罪犯親手了結了作惡多端的皮克頓。
2024年5月19日,皮克頓遭另一名囚犯襲擊,頭部重傷,于5月31日在醫(yī)院不治身亡,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
據(jù)加拿大懲教署(cSc)最新公布的報告,加拿大臭名昭著的連環(huán)殺手羅伯特·皮克頓在獄中被另一名囚犯用斷掉的拖把柄襲擊致死,案發(fā)時他已在魁省一所最高安全級別監(jiān)獄服刑。
一位受害者的家屬喬治妮婭·帕平表示,終于能從家人辛西婭遇害的陰影里走出來。"這個消息舒心了,我不會說所有的家庭,我只會說大多數(shù)的家庭,"她說,"終于……我真的治愈了。我可以向前看,讓這件事過去了。"
8。4社會反思與變革
皮克頓的案件引發(fā)了加拿大社會對暴力侵害婦女問題的深刻反思,尤其是對原住民婦女和性工作者等邊緣化群體的保護。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失蹤婦女調查委員會的報告指出,警方在處理失蹤婦女案件時存在系統(tǒng)性失誤,包括對邊緣化群體的偏見、調查方法不當以及未能充分共享信息等問題。
這些發(fā)現(xiàn)促使加拿大警方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改進對失蹤人口案件的調查和處理,包括建立全國性的失蹤人口數(shù)據(jù)庫、加強對原住民社區(qū)的支持以及提高對邊緣化群體的服務質量等。
九、罪惡名單:受害者的故事
9。1確認身份的受害者
皮克頓確認的受害者包括:
1。瑟琳娜·阿博特韋(SereenaAbotsway):1971年8月20日出生,2001年8月失蹤時29歲,是皮克頓檔案遇害人序列號第一位。
2。莫娜·李·威爾遜(monaLeewilson):26歲,2001年11月30日最后露面,皮克頓檔案遇害人序列號第二位。
3。安德里亞·喬斯伯里(AndreaJoesbury):22歲,2001年6月8日報失蹤,皮克頓檔案遇害人序列號第六位。
4。布倫達·安·沃爾夫(brendaAnnwolfe):32歲,2000年4月25日報失蹤,1999年2月最后露面,皮克頓檔案遇害人序列號第七位。
5?,斈荨だ睢じダ祝╩arnieLeeFrey):24歲,1997年12月29日報失蹤,皮克頓檔案遇害人序列號第十六位。
6。喬治娜·法伊茨·帕平(GeorginaFaithpapin):34歲,1999年1月最后露面,2001年3月失蹤,皮克頓檔案遇害人序列號第十一位。
這些女性大多生活在社會邊緣,從事性工作或有吸毒問題。她們的失蹤起初并未引起足夠重視,直到警方發(fā)現(xiàn)皮克頓的罪行,才揭開了這個長達數(shù)十年的連環(huán)殺人案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