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3月,矢野伊吉突然中風,導致右半身不遂。這對他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但他并沒有因此放棄。在病床上,他用左手繼續(xù)整理案件資料,為谷口繁義的辯護做準備。
1975年,矢野伊吉的《財田川暗黑裁判》一書出版,在日本社會引起了巨大反響。這本書詳細記錄了谷口繁義案件的始末,以及司法系統(tǒng)中的種種問題。這本書的出版讓"財田川事件"開始受到外界關注,也為谷口繁義的翻案之路帶來了新的希望。
1976年,日本律師聯(lián)合會介入,成立了專門的律師團為谷口繁義辯護。這標志著案件開始獲得更廣泛的社會關注和支持。
同年10月,在矢野伊吉等人的不懈努力下,日本最高法院終于同意重新審理谷口繁義的案件。這一決定是基于案件中存在的諸多疑點,包括自白的內(nèi)容與現(xiàn)場留下的足跡狀況不一致,以及谷口繁義聲稱將現(xiàn)金八千日元從護送車中扔出的說法不自然等。
七、沉冤得雪
1979年6月7日,高松地方法院做出決定,正式開始重審谷口繁義的案件。這一決定對谷口繁義和他的家人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鼓舞。他們等待這一天已經(jīng)等了近30年。
在重審過程中,法庭對案件的證據(jù)進行了重新審查。法庭發(fā)現(xiàn),當年的血跡鑒定存在嚴重問題。所謂的"古畑鑒定"實際上是由古畑教授的學生以其名義代為鑒定的,其可靠性非常有限。
此外,法庭還發(fā)現(xiàn),谷口繁義的自白書是在警方的逼迫下做出的,不能作為定罪的依據(jù)。這些發(fā)現(xiàn)使得案件的真相逐漸浮出水面。
1984年3月,高松地方法院經(jīng)過長時間的審理,終于做出了判決:谷口繁義無罪。這一判決讓谷口繁義喜極而泣,他終于等到了這一天。
然而,為這一正義結(jié)果付出巨大努力的矢野伊吉法官,卻沒能親眼看到這一天。1983年,在判決即將做出的前夕,矢野伊吉因病去世,享年68歲。
當無罪判決的消息傳來時,谷口繁義已經(jīng)53歲了。從19歲被捕到53歲獲釋,他在監(jiān)獄里度過了34年的漫長歲月。曾經(jīng)的少年已經(jīng)變成了兩鬢斑白的中年人,他的青春年華都在鐵窗后度過。
獲釋后,谷口繁義并沒有回到家鄉(xiāng)財田村,而是選擇在香川縣仲多度郡琴平町開始新的生活。他希望遠離這個給他帶來無盡痛苦的地方,重新開始自己的人生。
2005年7月,谷口繁義在琴平町去世,享年74歲。他的一生,前19年在自由中度過,接下來的34年在監(jiān)獄中度過,最后的21年則在重新適應社會中度過。
八、冤案形成的深層原因
谷口繁義冤案的平反,讓人們開始反思這起冤案是如何形成的。通過對案件的深入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幾個關鍵因素導致了這起冤案的發(fā)生。
首先,警方在調(diào)查過程中使用了刑訊逼供的手段。谷口繁義在審訊中遭受了長時間的連續(xù)審訊、毆打和各種折磨,這導致他不得不做出虛假的認罪供述。這種非法的取證方式是冤案形成的重要原因。
其次,司法系統(tǒng)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存在嚴重的問題。法院在沒有充分證據(jù)的情況下,僅憑一份可能是通過非法手段獲得的認罪書就判處谷口繁義死刑,這顯示出當時的司法系統(tǒng)對證據(jù)審查的不嚴格。
第三,當時的司法理念存在問題。在日本,檢方的定罪率超過99%,這意味著法院往往傾向于相信檢方的指控,而忽視被告的辯護。這種"有罪推定"的思維模式,使得冤案的糾正變得異常困難。
此外,案件中的證據(jù)管理也存在嚴重問題。關鍵證據(jù)的丟失和銷毀,使得案件的重新調(diào)查變得更加困難。如果這些證據(jù)能夠得到妥善保存,冤案可能會更早得到糾正。
最后,再審制度的不完善也是導致冤案長期得不到糾正的重要原因。在日本,申請再審的條件非常嚴格,要求申請人必須提出"可判無罪的確鑿證據(jù)",這使得很多冤案難以通過再審程序得到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