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雷管的用途還有很多,不單單只有制作開花彈的接觸式引信。
有了伏打電堆后,可以用電池作為引信,可用于開礦,又或者制作火藥引信,引爆雷管。
擁有了雷管,顧臨淵才能真正進行高效的爆破作業(yè)(炸城墻、鑿隧道、修水庫)。
這一次顧臨淵和兵工廠一起研究火炮,之前的野火一型火炮雖然還在生產,但是顧臨淵已經讓他們減少生產了。
雷管的研發(fā)十分順利,僅僅用了七天的時間就已經研制出第一款觸發(fā)式雷管。
顧臨淵畫了一份炮彈的草圖,并詳細講解了炮彈的結構。
說起炮彈,顧臨淵還真的知道其內部構造,上一世刷短視頻的時候,除了小姐姐,就是一些軍事科普,炮彈種類等。
所以顧臨淵講解的也是十分清楚,剩下的就是用鑄鐵件制造炮彈。
開花彈彈頭內部填充了高能炸藥,并配有一套引信系統(tǒng),在預定時機引爆彈體,通過爆炸產生的破片和沖擊波來殺傷敵人。
和實心彈有著天差地別的威力,實心彈還有一個缺點就是容易發(fā)射炮管高溫,之前伏擊戰(zhàn),炮團射擊了七發(fā)之后就出現了炮管過熱的情況。
開花彈則是少了這份顧慮。
彈頭需要制作帶有泥芯或沙芯的模具,鑄造出帶有一個裝藥口的空心彈體,并且內部需要預刻槽。
為了控制破片大小和數量,提高殺傷效率,必須在彈殼內壁進行刻槽(如菱形網格)。
這可以在鑄造模具內壁上預先做好,爆炸時,彈殼會優(yōu)先從這些薄弱線斷裂,形成大量均勻的破片。
然后在彈體上預留一個裝藥口,并加工出螺紋,主要有兩個作用:一是填入炸藥,二是旋入引信。
現在顧臨淵的兵工廠有了純化后的硝化棉,將片狀或顆粒狀的硝化棉從裝藥口填入彈體,并適度壓實以促進爆轟。
之后在裝藥中央,需要為雷管預留一個空位,或者將雷管直接安裝在引信底部。
顧臨淵對于炮彈的設計尺寸也做了規(guī)定,采用了后世常用的155毫米的炮彈,實在式因為觸發(fā)引信的雷管設計的有些大,為了能塞進去,顧臨淵只能做大炮彈。
但是這種炮彈有一個缺點,就是現有的鋼材不一定能承受住當前火炮的膛壓,這弄不好就會炸膛,而且里面裝藥量十足,爆炸就是十分危險。
當工匠制作出標準的155毫米的炮彈后,顧臨淵才發(fā)現自己想當然了,這么大的炮彈,需要什么樣的火炮才能適用?
無奈的搖了搖頭,放棄了目前不切實際的想法,哪怕是成功造出了炮管,其自身的重量也沒有什么東西能運送,除非使用火車運輸。
就現在火車鐵軌鋪設也僅僅連接了兩個縣城,還有其余的縣城還沒連接。
最終顧臨淵還是選擇了參考后世的M3型105毫米榴彈炮,其他的炮幾乎為了反器材設計的,現在大明和大明之外的地方,沒有坦克等裝甲武器,所以顧臨淵最終選擇了105毫米的榴彈炮設計。
而且榴彈炮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殺傷敵人有生力量,105毫米也是可以放入雷管引信。
至于已經讓工匠造好的炮彈殼體,顧臨淵又讓他們重新回爐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