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五臟虛熱四時加減柴胡飲子方
(冬季三個月加)柴胡(八分)、白術(八分)、陳皮(五分)、大腹檳榔(連皮、子共四枚)、生姜(五分)、桔梗(七分)
(春季三個月加)枳實,減去白術
(共六味藥)
(夏季三個月加)生姜(三分)、枳實(五分)、甘草(三分,共八味藥)
(秋季三個月加)陳皮(三分,共六味藥)。
以上藥物各切碎,分為三貼,一貼藥以三升水,煮取二升,分三次溫服,每次服藥間隔如人行走四五里路的時間;如果四肢感覺壅滯,添加少許甘草,每貼再分作三小貼,每小貼以一升水,煮取七合,溫服,然后將藥滓合并再煮成一服,共煮成四服。(懷疑不是仲景的方劑)
【按語】這個方劑與所治療的病癥不相符,不做解釋。
長服訶梨勒丸方
訶梨勒、陳皮、厚樸(各三兩)
以上三味藥,研成粉末,用煉蜜制成丸劑,如梧桐子大小,用酒送服二十丸,可加量至三十丸。
【按語】這個方劑應當放在前文“此谷氣之實也”之后。
三物備急方
大黃(一兩)、干姜(一兩)、巴豆(一兩,去皮、心,炒后,在外研成脂狀)
以上藥物都必須精良新鮮,先把大黃、干姜搗成粉末,再將巴豆研碎放入其中,一起搗一千杵,既可作散劑,也可用蜜制成丸劑,放入蜜器中儲存,不要讓它泄氣。主治心腹部位各種突然發(fā)作的疾病,如果是中惡、客忤,出現心腹脹滿,突然疼痛如錐刺,呼吸急促,口噤不開,像停尸一樣突然昏死的情況,用暖水或苦酒送服如大豆大小的藥丸三四丸,如果藥咽不下去,就捧起患者頭部,灌藥使其咽下,不久應當痊愈;如果還沒有痊愈,再給三丸,當腹中腸鳴,就會出現吐下癥狀,病就會痊愈;如果口噤,也必須折斷牙齒灌藥。
【方解】方名叫備急,是為了應對突然發(fā)作的各種腹?jié)M、腹急痛以及中惡、客忤、口噤、突然昏死等病癥。如果口噤也必須折斷牙齒灌藥,這是擔心不及時救治就會死亡,但不如后人用管子吹藥入鼻的方法好。
【集解】李彣說:人突然患病幾乎要死,都是感受毒邪、經歷不正之氣所致,這三味藥相互配合,能夠蕩滌邪氣,安定正氣,或吐或下,使穢氣上下分消,確實足以應對一時的急需。
治療傷寒,使(患者)痊愈后不再復發(fā),紫石寒食散方
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鐘乳(舂搗提煉)、栝樓根、防風、桔梗、文蛤、鬼臼(各十分)、太乙余糧(十分,燒制)、干姜、附子(炮,去皮)、桂枝(去皮。各四分)
以上十三味藥,搗成散劑,用酒送服一方寸匕。
【按語】這個方劑不詳細,不做解釋。
發(fā)生尸厥時,患者脈搏跳動但沒有呼吸,這是因為氣機閉塞不通暢,所以看似安靜如同死去,治療方法。
將菖蒲研成碎屑,吹入兩個鼻孔中,讓人把桂的碎屑放在患者舌下。
【注釋】外形像沒有生病的人,有氣息但脈象失常,叫做行尸。突然死亡不省人事,沒有氣息但脈象依舊,叫做尸厥。尸厥是正氣突然被邪氣閉塞不通,所以安靜得如同死去,用菖蒲吹鼻,桂屑放在舌下,是為了通心神,啟陽氣。
又方
剔取左邊頭頂部位一寸見方的頭發(fā),燒成粉末,用酒調和,灌進喉嚨,患者就會蘇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