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知說:嘔吐、腹瀉又出汗,陽氣幾乎要散失了。發(fā)熱、惡寒,說明陽氣還沒有完全散失,四肢拘攣急迫,手足冰冷,這種情況不得不使用四逆湯來扶助陽氣、消退陰寒。又按少陰病的癥狀說:惡寒、身體蜷縮且腹瀉,手足冰冷的,病情難治。又說:腹瀉、惡寒且蜷縮而臥,手足溫暖的,病情可治。這里出現(xiàn)嘔吐、腹瀉、出汗,四肢拘攣急迫,手足冰冷,卻使用四逆湯治療,是因為有發(fā)熱這一癥狀。發(fā)熱表明陽氣還沒有完全散失,仍然是患者的生機所在。所以經(jīng)典又說:嘔吐、腹瀉但手足不冰冷,反而發(fā)熱的,不會死亡。
嘔吐停止、腹瀉也停止后,仍然出汗且四肢厥冷,四肢拘攣急迫沒有緩解,脈象微弱幾乎摸不到的,用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治療。
【注釋】霍亂患者嘔吐、腹瀉已經(jīng)停止,卻仍然出汗且四肢厥冷,四肢拘攣急迫,脈象微弱幾乎摸不到,這是因為體內寒邪極其強盛,阻隔陽氣不能通達四肢,適宜用通脈四逆湯加豬膽汁,從陰寒的角度來通陽氣。
【集注】成無己說:嘔吐停止、腹瀉也停止,體內津液已經(jīng)損耗殆盡,這時不應該出汗且四肢厥冷。現(xiàn)在出汗且四肢厥冷,四肢拘攣急迫沒有緩解,脈象微弱幾乎摸不到,表明陽氣極度虛弱,陰氣獨盛。如果單純使用溫熱的藥物,恐怕會被陰寒之氣阻隔,出現(xiàn)嘔吐或者煩躁,藥物不能發(fā)揮作用。使用通脈四逆湯加豬膽汁,膽汁味苦,能入心而通脈,膽汁性寒,能補肝而調和陰氣,引導溫熱藥物不被陰寒之氣阻隔?!秲冉?jīng)》說:病情輕微的,逆其病氣而治;病情嚴重的,順從病氣而治。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方有執(zhí)說:“已”,是停止的意思?!跋隆保褪歉篂a。“斷”,是斷絕的意思。是說嘔吐、腹瀉都已經(jīng)停止,針對其他沒有緩解的癥狀,進一步提出治療方法。
出現(xiàn)惡寒、脈象微弱,又再次腹瀉,腹瀉停止,亡血(陰血耗損,通常表現(xiàn)為面色蒼白、頭暈、心悸等)用四逆加人參湯治療。
【按語】腹瀉停止、失血,為什么要用大熱的補藥呢?“利止”,應該是“利不止”?!巴鲅?,應該是“亡陽”。
【注釋】霍亂患者嘔吐、腹瀉已經(jīng)停止,如果出現(xiàn)惡寒、脈象微弱,又再次腹瀉且腹瀉不止,這是陽氣虛弱的表現(xiàn),適宜用四逆加人參湯,來補益陽氣、補充元氣。
【集注】林瀾說:治療霍亂關鍵在于審察寒熱情況進行治療。如果確實是夏季中暑引發(fā)的霍亂,脈象虛弱、小便赤黃量少,就不可以使用附子、干姜,必須仔細辨別;只有在腹瀉停止、脈象微弱且惡寒的情況下,才可以使用。又說:中暑引發(fā)的霍亂,只適宜用五苓散,加入香薷、扁豆、葛根、姜汁炒黃連之類的藥物來治療。
四逆加人參湯方:
在四逆湯的方劑內,加入人參一兩,其余按照四逆湯的煎服方法。
嘔吐、腹瀉、發(fā)汗后,脈象平和,只是稍微感覺煩躁,這是因為剛剛恢復的虛弱身體不能承受食物的消化負擔。
【注釋】霍亂患者,嘔吐停止、腹瀉停止,出汗也停止,脈象平和,說明體內和體表的病癥都已經(jīng)解除。按照常理應該進食,進食后稍微感覺煩躁,是因為嘔吐腹瀉后身體剛剛恢復,正氣虛弱,不能承受食物消化帶來的負擔。適當節(jié)制飲食,自然就會痊愈。
【集注】鄭重光說:嘔吐、腹瀉、發(fā)汗后脈象平和,表明陰寒消退、陽氣恢復,才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但仍然因為剛剛恢復的虛弱身體不能承受食物的消化負擔,而導致稍微煩躁。大概在霍亂嘔吐腹瀉的時候,不能馬上給予飲食,因為胃氣逆反,腸胃還沒有恢復穩(wěn)固,不能馬上進食谷物。
張錫駒說:霍亂這種病癥,在夏秋季節(jié)最為常見,風寒暑濕等邪氣侵襲人體都能引發(fā)霍亂,并非只有寒邪才會導致。如果嘔吐腹瀉過于嚴重,損傷中焦之氣,導致陰陽阻隔,手足厥冷,脈象微弱幾乎摸不到,又不大量飲水的,無論寒暑,都適宜用四逆湯或者理中湯來治療。因為邪氣強盛而正氣充實的,應當瀉除邪氣;邪氣強盛而正氣虛弱的,適宜扶助正氣。況且在夏季,陽氣浮于體表,陰氣伏于體內,又因為冷風使體表受寒,冷水使胃部受寒,內外都寒,風暑之邪,沒有不乘虛侵入陰經(jīng)的。所以夏季只有陰寒病癥,而沒有傷寒,現(xiàn)在有人患暑癥死亡,并且手足指甲都發(fā)青的,就是陰寒癥。古人用大順散治療暑癥,確實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