癰疽灸法歌
癰疽初起七日內(nèi),開結(jié)拔毒灸最宜,不痛灸至痛方止,瘡疼灸至不疼時。法以濕紙覆其上,干處先灸不宜遲,蒜灸黃蠟附子灸,豆豉蠐螬各用之。
【注釋】大凡癰疽在初起的七日以內(nèi),要想消散郁結(jié)、拔除毒邪,非用艾灸不可。對于不痛的癰疽,要灸到有痛感;對于疼痛的癰疽,要灸到疼痛消失。這是因為毒邪附著的地方不痛,而好的肌肉部位會痛,一定要灸到有痛感,是要讓火氣到達好肉才停止。在皮肉未壞的地方會痛,而毒邪附著處不痛,一定要灸到不痛,是要讓火氣到達毒邪處才停止。具體方法是用紙張蘸水后完全覆蓋在患處,看紙張先干的地方,就先在那里施灸。艾灸之法貴在盡早施行,如果病癥起后的兩三日就施灸,十成病癥可保全八九成;四、五日施灸的,十成病癥可保全六七成;六、七日施灸的,十成病癥可保全四五成,總之越早越好。艾灸的方法多種多樣,有隔蒜灸、直接在肉上灸、用黃蠟灸、用附子灸、豆豉灸、蠐螬灸等。從一壯灸到百壯,以見到效果為度。至于艾炷的大小,則要根據(jù)瘡瘍的形勢來確定。然而艾灸也有應當禁忌的情況,比如腎俞部位發(fā)生癰疽不宜艾灸,恐怕會消耗腎中津液;手指部位不宜艾灸,因為手指皮肉單薄,恐怕會導致皮膚干裂、肌肉突起。至于頭部,乃是諸陽匯聚之首,各種醫(yī)書都說要禁止艾灸,如果誤灸會逼迫毒邪入里,使人痰喘上涌,反而加重腫脹。但是遇到純陰下陷的病癥,就一定要艾灸,不灸就不能使陽氣回升。若是半陰半陽的病癥,則仍然應當禁止艾灸。
隔蒜灸法
將大蒜切成約三錢厚的薄片,放置在瘡瘍的頂部,用較大的艾炷進行艾灸,每灸三壯就要更換一次蒜片。如果是漫腫沒有頭的癰疽,就用濕紙覆蓋在上面,觀察紙最先變干的地方,在那里放置蒜片施灸。若有兩三處先干,就對這兩三處同時施灸。如果有像粟米一樣大小的白色顆粒,周圍紅腫如銅錢大小,就在白色顆粒上施灸。要是瘡瘍的形勢較大,患病天數(shù)較多,就把蒜搗爛,鋪在瘡上,再把艾絨鋪在蒜上進行艾灸。蒜爛后就更換,以患者感到非常疼痛為有效。凡是癰疽流注、鶴膝風等病癥,每天要灸二三十壯。對于癰疽陰瘡等病癥,艾灸的壯數(shù)一定要多,施灸前宜先服用護心散,以防火氣入里。給小兒艾灸時,先把蒜放在大人手臂上,點燃艾絨,等蒜溫熱了,就移到小兒的毒瘡上,方法和前面一樣。《內(nèi)經(jīng)》說:寒邪侵入經(jīng)絡之中,就會使血液凝滯,血液凝滯就會不通暢,不通暢則衛(wèi)氣隨之積聚,壅遏而不能通行,所以產(chǎn)生熱;如果大熱不止,肌肉就會腐爛化為膿。毒邪原本源于火,然而與外界寒邪相互搏結(jié),所以用艾火和蒜進行艾灸,使毒邪消散郁結(jié),將病邪由深居淺處引出。
黃蠟灸法
對于癰疽、發(fā)背、惡瘡、頑瘡等病癥,先用濕面沿著腫根做成圓圈,高一寸多,緊密貼合在皮膚上,形狀像井口一樣,不要讓其滲漏。在圓圈外圍鋪上幾層布,防止火氣烘烤皮膚。在圈內(nèi)鋪上三四分厚的蠟屑,接著用銅漏杓盛上桑木炭火,懸在蠟屑上方烘烤,讓蠟融化至翻滾,再添加蠟屑,一直添加到圓圈像井口一樣滿。如果皮膚不痛,說明毒淺,灸到皮膚有痛感為度;如果皮膚痛,說明毒深,灸到皮膚沒有痛感為度。拿掉火杓后,立即在蠟上噴少許冷水,等冷卻后揭起蠟,若蠟底的顏色青黑,這就是毒邪排出的征象。如果是漫腫無頭的癰疽,也用濕紙測試,在最先變干的地方施灸。剛開始發(fā)作的,一兩次施灸就能消散;已經(jīng)形成的,兩三次施灸就能破潰。如果瘡瘍長久潰爛不愈合,周圍皮膚堅硬頑固,就在瘡口上施灸,蠟從瘡孔滲入,越深越好,這樣頑固的腐肉、瘀膿都會化解,收斂速度很快。
附子餅灸法
把生川附子研磨成末,用黃酒調(diào)和做成餅,約三錢厚,放置在瘡上,用艾炷進行艾灸,每天灸幾壯,只需讓局部微微發(fā)熱,不要讓患者感到疼痛。如果餅變干,就更換餅繼續(xù)艾灸,務必使瘡口顏色變得紅活為度。這種方法治療潰瘍,對于氣血都虛弱,不能收斂,或者受到風寒侵襲,導致血氣不能運行的情況,確實有奇特的療效。
豆豉餅灸法
對于癰疽發(fā)背,無論已潰還是未潰,用江西淡豆豉研磨成末,根據(jù)瘡瘍的大小,用黃酒調(diào)和做成餅,厚三分,放置在患處進行艾灸,餅干了就更換。如果已經(jīng)有瘡孔,不要覆蓋在瘡孔上,在瘡孔四周鋪上豆豉餅,在上面排列艾絨進行艾灸,讓局部微微發(fā)熱,不要使皮膚破損,如果感覺熱痛得厲害就立即更換。每天艾灸三次,讓瘡孔出汗就會痊愈。
蠐螬灸法
對于疳瘺惡瘡,各種藥物治療都不見效的,選取蠐螬剪去兩頭,放置在瘡口上,用艾絨進行艾灸,每灸七壯就更換一次蠐螬,不超過七只,沒有不見效的。
麥冬粳米飲
這個方劑用于治療癰疽陰瘡,按照治療方法應當艾灸,但如果艾灸過度,或者陽瘡不應該艾灸卻誤灸了,導致火毒入里,使患者出現(xiàn)頭項浮腫、神昏、痰涌、氣喘吁吁等癥狀,此時緊急服用此藥,以清解火毒,效果很好。
麥門冬(去心)粳米(各三錢)
即取兩盅水來煎煮藥物,煎至剩一盅藥汁,然后慢慢地趁熱服用。
【方歌】麥冬粳米各等分,能醫(yī)灸后頭項腫,神昏痰涌作喘聲,水煎徐徐功最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