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活鯉魚(約四兩重,一尾)貝母(二錢)
先將鯉魚連鱗剖去肚腸,勿經(jīng)水氣,用貝母細末摻在魚肚內(nèi),線扎之,用上白童子便半大碗,將魚浸童便內(nèi),重湯燉煮,魚眼突出為度;少頃取出,去鱗骨,取凈肉,浸入童便內(nèi),燉熱。肉與童便作二、三次,一日食盡一枚,其功效甚捷。
【方歌】金鯉湯中效罕稀,法同貝母活鯉魚,童便浸魚重湯燉,肺癰煩熱善能醫(yī)。
寧肺桔梗湯
苦桔梗貝母(去心)當歸瓜蔞仁(研)生黃芪枳殼(麩炒)甘草節(jié)桑白皮(炒)防己百合(去心)薏苡(炒。各八分)五味子地骨皮知母(生)杏仁(炒,研)苦葶藶(各五分)
用水兩鐘,加入三片生姜,煎至八分,不拘泥時間服用??人詤柡r,加倍加入百合;身體發(fā)熱時,加入柴胡、黃芩;大便不通暢,加入蜜炙大黃一錢;小便澀滯,加入燈心、木通;煩躁且痰中帶血,加入白茅根;胸部疼痛,加入人參、白芷。
【方歌】寧肺桔梗肺癰芪,歸蔞貝殼甘桑皮,防己百合葶五味,杏知苡仁地骨宜。
紫菀茸湯
紫菀茸犀角(末)甘草(炙)人參(各五分)桑葉(用經(jīng)霜者)款冬花百合(去心)杏仁(炒,研)阿膠(便潤炒用,便燥生用)貝母(去心)半夏(制)蒲黃(生,各七分)
引姜三片,水二鐘,煎八分,將犀角末調(diào)入,食后服。
【方歌】紫菀茸湯參犀角,款冬桑葉杏百合,阿膠甘夏貝蒲黃,專醫(yī)肺癰不久臥。
清金寧肺丸
陳皮白茯苓苦桔梗貝母(去心)人參黃芩(各五錢)麥冬(去心)地骨皮銀柴胡川芎白芍(炒)胡黃連(各六錢)五味子天冬(去心)生地(酒浸,搗膏)熟地(搗膏)歸身白術(炒。各一兩)甘草(炙,三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食遠白滾湯送下。
【方歌】清金寧肺丸肺癰,陳苓桔貝參二冬,柴芩歸芍黃連草,術味生熟地骨芎。
大小腸癰
大小腸癰是因為濕熱、氣滯和瘀血積聚在腸中引起的。初期服用大黃湯來疏通瘀滯,膿形成后用薏苡湯、牡丹湯等平和調(diào)理。
【注釋】這兩種病癥都是由于濕熱和氣滯凝結而成。有的是因為用力不當導致瘀血,有的是產(chǎn)后瘀血積聚,流注到大腸、小腸里。剛發(fā)病時會發(fā)熱、怕風、出汗,皮膚像魚鱗一樣粗糙,關元、天樞兩個穴位有隱痛和輕微腫脹,按壓時腹部內(nèi)有劇烈疼痛。大腸癰大多會出現(xiàn)大便墜脹腫痛,小腸癰大多有小便澀滯不暢的情況,脈象都是遲緊的。這時候癰膿還沒形成,適合用大黃湯攻下;瘀血排盡后,如果小便不通暢,還是用大黃湯加琥珀末、木通,這樣能起到通利的效果。要是癰形成很久卻不潰破,皮膚粗糙,體內(nèi)沒有積塊,腹部緊繃疼痛,身上不發(fā)熱但脈象數(shù),是腸內(nèi)陰冷,不能形成膿液,適合用薏苡附子散治療;如果脈象洪數(shù),肚臍突起,腹痛腹脹,不想吃東西,轉(zhuǎn)動身體或側(cè)身時有水聲,小便淋瀝刺痛,說明癰膿已經(jīng)形成,適合用薏苡湯治療;腹部柔軟但疼痛,小腹緊繃發(fā)脹,時常有膿液排出,是毒邪沒有解除,適合用丹皮湯治療;如果膿液從肚臍流出,腹脹不消除,進食減少,面色蒼白、精神勞累,這是氣血都虛弱,適合用八珍湯加牡丹皮、肉桂、黃芪、五味子來收斂補益。患者轉(zhuǎn)身動作要緩慢,別受驚嚇,小心為好。如果拖延很久,不及時治療,導致毒邪侵入內(nèi)臟,腹痛牽連陰部,腸胃受損,甚至陰部發(fā)紫發(fā)黑、腐爛,沒有膿液只有污水流出,被褥有臭味,煩躁不停,身體發(fā)熱、口鼻干燥,這些都屬于兇險的病癥。
關元穴又叫小腸募,在肚臍下三寸的位置。天樞穴又叫大腸募,在肚臍旁邊兩寸的地方。
大黃湯
大黃(銼,炒)牡丹皮硝皮(研)芥子桃仁(炒,先以湯去皮、尖,雙仁勿用)
以上各味藥分量相等,一起銼碎,每次取用五錢。
用水兩鐘,煎到剩下一鐘,去掉藥渣,空腹溫服。以能排出膿血為標準,若沒有排出,就再次服用。
【方歌】大黃湯善治腸癰,少腹堅痛膿未成,牡丹皮與大黃妙,芥子桃仁硝石靈。
薏苡附子散
附子(炮,二分)敗醬(五分)薏苡仁(炒,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