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消毒散
白及乳香雄黃天花粉麝香烏藥山慈菇黃柏
將各味藥物取相同的分量,一起研磨成細細的粉末,再用雞蛋清與蜂蜜水調(diào)和后進行外敷。
【方歌】清涼消毒去風熱,及乳雄黃花粉麝,烏藥慈菇黃柏研,雞清蜜調(diào)毒即滅。
荊防敗毒散(見“項部腦疽”相關內(nèi)容)。
面游風
面游風是指在面部出現(xiàn)白色皮屑,形狀類似細細的魚鱗。
面游風由燥熱與濕邪共同形成,發(fā)病時面目會出現(xiàn)浮腫,伴有如同蟲子爬行般的瘙癢感,皮膚表面干燥,時常會產(chǎn)生白色鱗屑。隨后瘙癢加劇,抓破后,若體內(nèi)熱濕較盛就會滲出黃水,若風燥較盛則會滲出津血,疼痛讓人難以忍受。這是因為平素人體血燥,又過量食用辛辣、肥膩厚重的食物,致使陽明胃經(jīng)的濕熱之邪與風邪相互搏結而發(fā)病。瘙癢嚴重的,適宜服用消風散;疼痛嚴重的,適宜服用黃連消毒飲,同時外部涂抹摩風膏,慢慢就能見到療效。
摩風膏
麻黃(五錢)羌活(一兩)白檀香(一錢)升麻(二錢)白及(一錢)防風(二錢)當歸身(一錢)
取五兩香油,把相關藥物放入其中浸泡五日。接著用文火將藥物炸至顏色發(fā)黃,立即撈出藥渣。然后加入五錢黃蠟,攪拌至黃蠟完全溶化,用絹布過濾,邊攪拌邊冷卻,之后涂抹在瘡上。
【方歌】摩風膏抹游風證,麻黃羌活白檀升,及防歸身香油泡,炸黃去渣加蠟凝。
消風散(見項部“鈕扣風”相關內(nèi)容)。
黃連消毒飲(見頭部“百會疽”相關內(nèi)容)。
痄腮
痄腮起始原因多是胃熱,初起時局部焮熱疼痛,伴有發(fā)熱與畏寒交替。若腫塊高突、皮膚焮紅,是風邪與胃熱所致;若腫塊平坦、顏色淡暗,則是胃經(jīng)濕熱為根源。
【注釋】這種病癥又叫做髭發(fā),也叫含腮瘡。生長在兩腮肌肉不附著于骨頭的部位,無論左右,根源都在于陽明胃經(jīng)有熱。剛開始時,局部焮熱疼痛,出現(xiàn)寒熱往來的癥狀。如果腫塊高腫且皮膚顏色發(fā)紅、焮熱,這是胃經(jīng)風熱引發(fā);要是腫塊平坦、顏色淡而不鮮艷,就是由胃經(jīng)濕熱所生。起初都可以用柴胡葛根湯解表。如果出現(xiàn)口渴、便秘的癥狀,適宜用四順清涼飲清熱。表證和里證都解除后,腫痛仍然存在的,必然會化膿,此時宜用托里消毒散托毒。膿成熟后就用針刺排膿,身體虛弱的人適合用平和的補劑調(diào)養(yǎng)。其他的治療方法,依照癰疽潰瘍門的方法。此病癥初起時,如果過量服用寒涼藥物,可能會使毒邪攻竄到喉部,這種情況較為危險。
柴胡葛根湯
柴胡葛根石膏(煅)花粉黃芩(各一錢)甘草(五分,生)牛蒡子(炒,研)連翹(去心)桔梗(各一錢)升麻(三分)
取兩盅水,將藥物放入煎煮,煎至剩下八分的藥量,不拘泥于時間,隨時服用。
【方歌】柴胡葛根發(fā)表證,痄腮腫痛或平形,石膏花粉黃芩草,牛蒡連翹桔梗升。
四順清涼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