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門冬(去心)
人參
黃芪(炙)
熟地黃
甘草(炙)
茯苓
以烏梅、生姜、紅棗作為藥引,與其他藥材一同加水煎煮,煎好后服用煎出的藥湯。
(方歌)《本事》黃芪虛熱喘,五味芍藥二門冬,參芪熟地炙甘草,烏梅姜棗白茯苓。
風寒喘急
風寒侵襲肺臟,會導致氣喘急促。若體表發(fā)熱且無汗,宜用華蓋方;若肺臟本虛又受外邪侵犯,可用紫蘇飲;若無外邪,僅氣逆所致的氣喘,則用降氣湯。
【注釋】肺主宰皮毛,一旦受到風寒侵襲,就會使肺氣在體內閉郁,導致氣逆而不能下降,呼吸急促,從而引發(fā)氣喘。若出現(xiàn)發(fā)熱且無汗的癥狀,適宜用華蓋散,通過發(fā)汗來驅散風寒。如果肺氣本來就虛弱,又受到外界風寒的侵襲,適宜用紫蘇飲子,既能補肺氣又能驅散風寒。若肺臟虛弱,體表沒有受到風寒侵襲,體內也沒有痰涎壅塞,只是氣逆導致氣喘急促,就用加減蘇子降氣湯,使上逆之氣下降,氣喘自然就會痊愈。治療時醫(yī)生應該仔細分辨。
華蓋散(方劑見“風寒咳嗽”相關內容)。
紫蘇飲子
蘇葉
杏仁(炒,去皮尖)
桑皮(炒)
陳皮
青皮(醋炒)
半夏(姜制)
人參
五味子
甘草(生)
麻黃
以生姜作為藥引,與其他藥物一同放入水中煎煮,煎好后服用藥湯。
(方歌)氣虛又被風寒傷,紫蘇飲子最相當,蘇葉杏桑陳青半,人參五味草麻黃。
蘇子降氣湯
蘇子(炒)
當歸
陳皮
半夏(姜制)
甘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