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怡說:脾主腹部,并且氣行于四肢,脾受水濕之氣,所以腹部脹大、四肢沉重。津氣由谷物化生,谷物的運化依賴于脾,脾有濕邪不運化,就津液不能化生而氣短,小便困難是因為水濕不能運行。
肺水病的癥狀,是身體浮腫,小便困難,時常大便如鴨溏。
【注釋】肺主氣,皮毛是肺所主的部位。水邪侵犯肺臟,外在會使周身皮膚浮腫,內在不能通利小便,大腸是肺的腑,水流入大腸,所以大便如鴨溏。
【集注】趙良說:肺主皮毛,運行營衛(wèi)之氣,與大腸相表里,現(xiàn)在有水病,那么水充滿皮膚。肺本來能通調水道,向下輸送到膀胱形成尿液,現(xiàn)在既然不通,水不能從小便排出,反而從與之相表里的大腸而出,與糟粕混合,形成鴨溏便。
魏荔彤說:肺水病,是水附著于肺,就叫肺水。肺主氣,氣引水運行,也能使周身浮腫。肺氣不肅降則氣化壅滯,所以小便困難,小便困難就會清濁不分,所以大便呈鴨溏狀,由此可知水在肺臟,應當從肺臟論治水病。
尤怡說:鴨溏就如同鴨子排便,水糞混雜而下。
腎水病的癥狀,是腹部脹大、肚臍腫脹,腰痛不能排尿,陰囊潮濕,如同牛鼻上的汗,雙腳逆冷,面部反而消瘦。
【按語】“面反瘦”之下,應當有上條“其人陰腫”四字。
【注釋】腎主腰部、足部和前陰,這些是腎所主的部位。水邪侵犯腎臟,外在會出現(xiàn)陰腫、陰囊潮濕、腳冷、面部消瘦,內在會有腹部脹大、肚臍腫脹、腰痛不能排尿。這五種水病,指的是水氣等引起的腫脹,所以都沒有氣喘咳嗽的癥狀。
【集注】程林說:腎,是胃的關閘,關閘不通利,就會使水液積聚而生病,所以有腹部脹大、肚臍腫脹的癥狀。腰是腎的外在表現(xiàn)部位,所以會腰痛。膀胱是腎的腑,所以會不能排尿。因為不能排尿,水氣不能排泄,浸漬到陰囊而出現(xiàn)陰汗,流注到下焦而出現(xiàn)腳冷。腎是水臟,又被水邪侵犯,那么上焦的氣血隨著水的性質向下走,所以面部反而消瘦,不像風水、里水那樣面目浮腫。
魏荔彤說:腎水病,是水附著于腎,就叫腎水。腎主少腹,少腹被水濕凝結阻滯,所以腹部脹大、肚臍腫脹、腰痛。腰以下都由腎所主,下焦有水濕,膀胱之氣反而壅塞,所以不僅小便困難,而且竟然不能排尿。陰寒在下焦過盛,所以陰囊潮濕如同牛鼻上的汗,冷而且粘,雙腳都逆冷。面部是陽氣所在的部位,下焦陰寒盛,上焦陽氣衰弱,所以面部必然消瘦,見到這些癥狀就知道水在腎,應當從腎臟論治水病。
尤怡說:身體下半部,由腎氣所主,水在腎,就會腰痛、肚臍腫脹、腹部脹大。不能排尿,陰囊潮濕如同牛鼻上的汗,雙腳逆冷,是因為腎屬陰,水也屬陰,兩陰相遇,陽氣不能運行,而寒濕獨盛。面部反而消瘦,是因為面部為陽,陰寒在下焦過盛,那么陽氣就在上焦衰弱。
老師說:寸口脈沉而且遲,沉脈主水病,遲脈主寒病,寒邪與水邪相互搏結。趺陽脈伏而不起,水谷不能運化,脾氣衰弱就會出現(xiàn)鶩溏便,胃氣衰弱就會導致身體浮腫。少陽脈低陷,少陰脈細小,男子會出現(xiàn)小便不利,婦人會出現(xiàn)月經(jīng)不通。月經(jīng)就是血,血運行不利就會化為水,這就叫做血分病。
【注釋】寸口,指兩手寸部。脈象沉且遲,沉表示有水邪,遲表示有寒邪,水寒之邪在胸中相互搏結,那么陽氣不能運行,所以趺陽部位(兩關)的脈象伏而不起,水谷無法運化。如果脾氣衰弱就會出現(xiàn)如鴨溏般的大便,胃氣衰弱就會身體浮腫。少陽脈指右尺脈陷下,少陰脈指左尺脈細小,這也是因為寒水太過強盛,命門之火受到制約,所以男子水液精氣不能運化,小便因此不利;女子血化為水,月經(jīng)因此不通。把經(jīng)血稱作經(jīng)水,是因為水是血的本體,女子以血為主,所以叫做血分病。
【集注】趙良說:仲景的脈法,寸口脈常常與趺陽脈結合診察,為什么呢?因為寸口屬于肺經(jīng),是手太陰經(jīng)經(jīng)過的地方,肺朝百脈,十二經(jīng)脈各自按照一定時間,在寸口顯現(xiàn)脈象。脾、胃二經(jīng),在右手關部有所體現(xiàn)。胃是水谷之海,五臟都從胃稟受精氣,那么胃又是五臟的根本,所以胃經(jīng)的脈象對于其他經(jīng)脈尤為關鍵。病邪如果侵犯胃,就一定要再診察趺陽脈,趺陽是胃脈的源頭。
尤怡說:這里綜合診察寸口、趺陽脈,從而知道是寒水過盛,導致胃陽不能運行。胃陽不能運行,水谷就不能運化,水谷不能運化,脾胃就都會衰弱。脾氣主里,所以衰弱就會出現(xiàn)鶩溏便;胃氣主表,所以衰弱就會身體浮腫。少陽代表生氣,少陰代表地道,它們都從脾胃稟受氣,脾胃衰弱,少陽脈就會低陷,生氣不能榮養(yǎng),少陰脈就會細小,地道就不通暢,男子就會小便不利,婦人就會經(jīng)血不通。之所以這樣,都是因為陽氣不能運行,陰氣凝結的緣故。稱作血分,是說雖然病在水,實際上根源在于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