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癥總括
痰是因為津液不能在全身布散,陰氣過盛就形成飲,陽氣過盛就形成痰。濃稠黏糊且呈黃色的是燥熱之痰,清稀色白的是濕寒之痰。
【注釋】所謂痰,是水谷所化成的津液不能散布到全身,留在胸中形成的。大多是因為飲食沒有節(jié)制,或者嬰幼兒時期過度食用油膩味厚的食物,導(dǎo)致脾胃沒辦法正常運化而產(chǎn)生。如果人體陰氣向來旺盛,就會化為飲;陽氣向來旺盛,就會化為痰。濃稠黏糊呈黃色,排出艱澀困難的,叫做燥痰;清稀色白,滑潤容易咳出的,叫做濕痰。這兩種情況,有的適合用清潤的方法,有的適合用通利的方法,治療方式各有不同。
燥痰
燥痰是因肺燥,導(dǎo)致痰液干澀難以咳出,伴有氣逆、氣喘咳嗽,躺臥時也感覺不舒服,還會出現(xiàn)面色發(fā)紅、口干、小便色紅等癥狀,此時使用清氣化痰丸或滾痰丸能取得較好療效。
【注釋】燥痰,是由于火邪擾動而形成的痰?;饎輳娛r,痰液大多干燥黏稠,引發(fā)氣逆、氣喘咳嗽,夜晚躺臥時不能安寧,患者面色發(fā)紅、口干,小便顏色黃赤。癥狀較輕的,使用清氣化痰丸來清熱化痰;癥狀較重的,則用蘇葶滾痰丸來攻下痰邪。
清氣化痰丸
膽南星(九轉(zhuǎn))
半夏(各一兩五錢。姜制)
橘紅
枳實(麩炒)
杏仁(炒,去皮尖)
栝樓仁(去油)
黃芩(酒炒)
白茯苓(各一兩)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精細粉末,以姜汁為黏合劑制成藥丸,服用時用淡姜湯化開后服下。
蘇葶滾痰丸(方劑見“食積咳嗽”相關(guān)內(nèi)容)。
濕痰
濕痰是因脾臟有濕,孩子會懶得進食,身體倦怠、嗜睡,面色發(fā)黃。若痰液較多,宜用枳桔二陳劑;若水飲較多,則用桂苓甘術(shù)湯。
【注釋】濕痰,是因為小兒過量食用生冷油膩的食物,損傷了脾胃,致使脾土虛弱且濕氣內(nèi)生,無法正常運化水谷,從而形成濕痰,這種痰滑潤且容易咳出。脾臟虛弱不能正常運化,所以孩子不愛吃東西。脾主四肢,因此孩子會感到倦怠、嗜睡。脾在五行中屬土,所以面色大多發(fā)黃。如果痰液較多,適宜使用枳桔二陳湯,并加入蒼術(shù)、白術(shù),以去除濕氣、化解痰液;如果水飲較為嚴重,就必須使用桂苓甘術(shù)湯,以扶助陽氣、消散水飲。只要調(diào)理治療得當(dāng),痰液自然就會化解。
枳桔二陳湯(方劑見“哯乳”相關(guān)內(nèi)容)。
桂苓甘術(shù)湯
茯苓
桂枝
甘草(生)
白術(shù)(土炒)
以生姜作為藥引,將其與其他藥物一同放入水中進行煎煮,煎好后服用煎出的藥湯。
(方歌)桂苓甘術(shù)濕痰飲,除濕利飲更扶陽,茯苓桂枝生甘草,白術(shù)土炒引生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