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派出了五隊人馬,每隊近一萬人,分別由楊奉、樊稠、華雄、董璜和潘鳳統(tǒng)帥。自己則帶著張遼和張衛(wèi)以及不足一萬人的軍隊守衛(wèi)武關。
這也是他手下的人覺得董仲穎危險的原因,因為袁術手上的軍隊遠遠超過董仲穎。
在手下的軍隊悄悄潛出武關之后,董仲穎深吸了一口氣,他知道對于自己的考驗來了,過去他依靠著別人的助力多次戰(zhàn)勝對手,但是這一次,他需要獨自面對袁術了。
雖然他上輩子關于袁術的種種笑話,什么冢中枯骨,什么智力不高卻有妙計之類的。但是即使這樣他認為袁術的才能也在他之上。
或許一個市的首富在一些頂級人士眼中是一個廢物,但是在一個普通人的眼中他依然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
對于這樣的情況,董仲穎做的就是唬。
而現在,顯然他唬住了。
他猶如一個作業(yè)沒做,卻被老師點名要求讀一下自己答案的學生,在這方面,董仲穎熟。
董仲穎首先是想了歷史上所有有名人物所用的方法,主打一個就是以量取勝,不管這些做法合適不合適,全部都用了上來。
在關上扎了很多的稻草人,讓他們穿著破舊的衣服冒充士兵;虛立了很多旗號,關城上將軍的旗號基本上百家姓來了一遍;派人散播假消息,說武關上守衛(wèi)的大軍足足有一百萬,盡管這時候武關的守軍連一百萬個肢體都沒有。
甚至董仲穎還編造了很多軍隊的稱號,什么斗牛軍、狂犬軍、藏獒軍、雪納瑞軍的,主打的一個看上去人多勢眾。
這就是被老師點名報答案后的第一個做法,一定要讓老師看上去覺得你做了。
如同老師沒有這么好忽悠,袁術也同樣沒有好忽悠。歷史上那些著名的虛兵計策之所以能夠成功,天時地利人和一個都不能少,借助著視線不清的天時,能夠混淆人觀察的地利,讓對方巧妙陷入思維定式的人和,這才得以成功。
董仲穎的做法很好的詮釋了一個什么叫做東施效顰。
如同好學生沒做作業(yè),裝作做了樣子,任課老師絕對會相信,如果碰到一個學渣,即使他裝的再像,任課教師絕對會往他的本子上瞄上一眼。
道理是一樣的,如果使用這個計策的是呂布,袁術早就派人攻擊武關,孫家的舊部也就嗷嗷叫的沖上去,將那群雪納瑞軍什么的揍上一頓。
但是用這個計策的是董仲穎,那個大漢戰(zhàn)神,袁術就要多想一想,董仲穎這么做是為了什么,是不是其中有什么陰謀,等待著他自投羅網。
董仲穎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學習諸葛丞相,雖然他不會彈琴,但是他可以和張衛(wèi)一起學習高雅的藝術,或許若干年后,諸葛丞相學習他擺上一個空城計,還要付他版權費。
袁術越想越覺得有問題,他手下的人也同樣是這樣的想法。
于是整個袁術軍隊就在武關前大眼瞪小眼的停了下來,雖然都想要別人前去試探一番,但是沒有人愿意當第一個。
整個袁術軍隊就如同馬奇諾的法國人一樣,主打著你不來犯我,我也不來找你麻煩,他們在那邊靜坐了一天,直到太陽落了下去,他們才撤退回了營地。
只是回營之后,袁術收到了一個令他驚訝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