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按照系統(tǒng)搜出來的資料,一字一句地講解給在場的老農們聽。
老農們雖然識字不多,但種地的經驗豐富。
聽她講完后,互相交流幾句,便明白了其中的關鍵。
他們知道哪些話可以聽,哪些話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調整。
很快就開始動手準備接下來的工作。
她想要推廣的是高產雜交作物。
這類作物產量高,抗病蟲害能力強,是提高糧食產量的關鍵。
但這種雜交品種的培育過程較為復雜,需要年復一年地篩選、培育優(yōu)質種子。
真正想要看到顯著成效,至少得六到八年的時間。
現(xiàn)在時間緊迫,她沒有那么多功夫投入到雜交作物的研究中。
她決定先不碰這一塊,等到糧食問題稍稍緩解之后,再開始深入研究。
她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提出更科學高效的種植方法上。
她詳細地講解了如何輪作、間作,以及不同作物在不同季節(jié)的種植技巧。
她還畫了幾張省力農具的設計圖。
包括改良后的犁和脫粒工具。
這些工具可以節(jié)省不少人力,提高耕作效率。
她也教大家如何制作農家肥,合理使用肥料。
除此之外,她還安排種植了玉米、土豆和紅薯這些作物。
其實這些作物原本就在西楚境內有種植,只不過因為品種問題,產量不高,口感也一般。
百姓們并沒有把它們當作主糧,只是偶爾當作副食來吃。
不用南溪多說什么。
在她“昏迷”期間,洛修遠就已經把這幾樣作物的種子都收集齊了。
那些種子被妥善保存,隨時可以使用。
南溪只需要指導他們進行一次簡單的改良培育,讓這些作物在短時間內能有更好的收成。
小主,這個章節(jié)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后面更精彩!
這次的培育工作只是過渡。
主要是為了補充今年糧食的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