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云衿也不是省油的燈。
她自幼讀書過目不忘,詩詞文章樣樣出色,連國師都說她有慧根。
更別說手腕通天,在宮中耳目眾多,連哪位公公和哪個媽媽有私情都能摸得清清楚楚。
她聰明得很,不可能不知道現(xiàn)在誰在風(fēng)口浪尖上。
風(fēng)頭正盛的是誰,誰是眼下最不該招惹的人,這點(diǎn)分寸難道會不清楚?
就連云玥當(dāng)面頂撞國師、懟皇后的事,宮里都傳遍了。
說她不怕死,敢在御前摔杯,罵國師“裝神弄鬼”,嚇得一群大臣屏息不敢言語。
云衿能不知道后果?
那一日,皇上雖然未加責(zé)罰,可眼中已有寒光閃爍,只是念她年幼暫且寬容罷了。
可她還是這么干了——明明白白地踩上來,不留退路。
總不能真是一時氣昏頭,腦子一熱就沖上去吧?
要是真那樣,她剛才面對云玥的質(zhì)問時,能那么淡定?
雙手交疊放在膝上,低眉順眼地說“我只是路過看看,沒想到她們動手”?
能一句接一句地狡辯、打岔、裝無辜,臉上半點(diǎn)驚慌都沒有?
不可能。
她的神情太穩(wěn),語氣太順,甚至還有意無意提起“聽說那株血靈芝是你親手種的?可惜,燒得一干二凈”。
那是挑釁,不是沖動。
所以,二皇字心里清楚——
云衿砸藥園,根本不是為爭一口悶氣。
她一定還有別的目的。
或許是為了轉(zhuǎn)移視線?
或許是在掩蓋什么更重要的事?
又或者……
她是故意引云玥發(fā)怒,逼她失態(tài),再趁機(jī)落井下石?
至于是什么……
他一時想不透。
但眼下,誰也別想占便宜。
云衿沒討到好,不僅被當(dāng)眾攔下,還差點(diǎn)被太后召去問話;云玥也別想白撿便宜,損失雖大,可到底是無傷筋骨,若因此得意忘形,反容易被人抓住破綻。
第二天,婉靜公主發(fā)瘋的消息,像長了翅膀似的,傳遍了整個皇宮。
有人說她半夜爬上了冷槐樹,披頭散發(fā)地喊“還我命來”;有人說她抱著碎瓷片割手,嘴里哼著兒時童謠,眼里全是血絲;更有甚者傳言,她在殿內(nèi)畫滿符咒,口中念叨著“毒蛇藏花下,冤魂索命時”。
皇上聽到了,眉頭微皺,手中朱筆頓了頓,隨即聽聞太子已經(jīng)插手,派了兩名太醫(yī)和四個婆子輪番看護(hù),便揮了揮手道:“罷了,年輕人鬧點(diǎn)脾氣,隨他們?nèi)ス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