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登基以來,始終堅持中央集權,對宗室諸王嚴加防范。
他一直沒給兒子們分封,就是不想讓他們去地方掌權,掌握軍政財賦,形成獨立勢力。
一旦離京就藩,便如猛虎歸山,難以制約。
另外,他原本打算挑一個兒子當太子,作為儲君培養(yǎng)。
但他遲遲未決,并非猶豫能力,而是想借此觀察諸子品性。
順便看看誰對容昭公主真心實意地敬重擁戴。
不因她無母無兄弟而輕慢,就立誰接班。
可“真心”這種東西最難看清。
面具之下,誰知是忠是奸?
做父親的左思右想,反復權衡,今日覺得此人敦厚,明日又覺彼子精明,于是拖來拖去,便拖到了今天。
如今,這兩個難題都被容昭自己解決了。
她主動請封明州,既彰顯功績。
又避免諸子因封地之爭而內斗,無形中為父皇排憂解難。
按規(guī)矩,皇子分封后,可以留在京城,也可以只是掛個名,不給實封。
但必須有個說得過去的理由。
比如犯了錯或德行不佳,方能名正言順地延后就藩。
元武帝之前愁的就是沒有合適的借口。
若無故拖延,難免遭人非議,說是偏心或優(yōu)柔寡斷。
可如今不需要了。
容昭主動請命鎮(zhèn)守邊州,名正言順地拿走了最富庶的明州。
其他人即便眼紅,也無法公然反對。
這樣一來,其他皇子反倒成了“未能立功受封”的一方,理虧在先。
他那厲害得離譜的閨女,她名字一出,什么規(guī)矩禮法都得靠邊站!
惠安展開那卷明黃色的圣旨,動作端莊而從容。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