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徐來,云霧繚繞,仿佛將山下的喧囂,都隔絕在外。
“還記得當年,你將《大黃庭》送上山時,老道曾說過,武當欠你一份天大的人情。”老掌教撫著長須,目光悠遠,“如今看來,是武當,乃至這天下,都欠北涼良多?!?/p>
徐鳳年搖了搖頭,沒有接這個話茬。
他沉默了片刻,反而問出了一個,讓老掌教都有些意外的問題。
“掌教真人,何為‘道法自然’?”
老掌教微微一怔,隨即,深深地看了他一眼。
他知道,眼前這個年輕人,問的不是經(jīng)文上的字句,而是在問自己的路。
一條,充滿了殺伐、權(quán)謀、責任與犧牲的“王道”,如何能與“自然”二字,沾上邊際?
老掌教沒有直接回答。
他伸出枯瘦的手指,指了指旁邊一塊被雨水沖刷出凹坑的青石,又指了指石縫中,頑強生長出來的一株野草。
“王爺請看?!?/p>
“雨水落下,是自然。它順勢而為,可滴水穿石?!?/p>
“草木生長,亦是自然。它向陽而生,能扎根破石?!?/p>
“它們的‘道’,不是去改變石頭,而是遵循自己的本性,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水該流淌,草該生長。至于石頭會變成什么樣,那是石頭自己的事?!?/p>
老掌教的聲音,平淡,卻如晨鐘暮鼓,敲在徐鳳年的心頭。
他瞬間,懂了。
他的“道”,是守護。
守護北涼,守護這片土地上的人。
他不必去刻意追求什么清靜無為,也不必為滿手的血腥而心生滯礙。
他只需要,去做他該做的事。
去殺該殺的人,去守該守的城。
這,就是他的“自然”。
守護疆土,是為了守護疆土上的人心。守護人心,是為了守護那份可以安然傳承下去的香火。
就像山道上那些正在練劍的小道童。
他守護的,正是他們可以心無旁騖,在這山間,日復(fù)一日,練著那套或許永遠也用不上的養(yǎng)生劍法的“安寧”。
想通了這一點,徐鳳年只覺得心頭那份一直存在的、沉重的枷鎖,豁然洞開。
他整個人的氣機,都為之一變。
那份霸道的刀意,不再是純粹的鋒銳與殺伐,而是多了一層厚重與圓融,如同承載萬物的大地。
他站起身,對著老掌教,深深一拜。
“徐鳳年,受教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