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杰卻毫不畏懼,他舉著報紙,高呼:“抓我前請先查字典——這叫新聞自由,不是叛亂指南!”
他的聲音回蕩在印刷廠的上空,也回蕩在每一個渴望自由的黑人的心中。
1913年,《土著土地法》頒布,這一法案如同一張無形的巨網(wǎng),進一步剝奪了黑人的土地權利,將他們緊緊地束縛在貧困與絕望之中。
普拉杰憤怒不已,他在《科薩太陽報》的頭版頭條寫下了《如何用腳投票》,并配上一幅黑人集體跺腳震塌議會大樓的漫畫,副標題更是擲地有聲:“腳底板比選票更懂民主?!?/p>
這份報紙一經(jīng)發(fā)行,便在南非引起了軒然大波。
殖民者們驚恐萬分,立刻下令禁止報紙的發(fā)行。
然而,普拉杰并沒有就此罷休。
當天,他改賣“抗議風箏”,風箏上寫著“讓法律見鬼去吧”。
當風箏在天空中翱翔時,線卻不小心纏住了政府大樓的旗桿,仿佛是命運對他這種荒誕抗爭的一種幽默回應。
三、英國請愿的“外交喜劇”:西裝革履vs殖民冷笑話
1914年,普拉杰深知,僅在南非國內(nèi)的抗爭遠遠不夠,他決定率領代表團赴英,向英國政府抗議南非的《土著土地法》。
為了這次重要的外交行動,他特意穿上了一套借來的超大號西裝。
當他穿著這身不太合身的西裝出現(xiàn)在英國首相阿斯奎斯面前時,那滑稽的模樣便已經(jīng)為這場“外交喜劇”拉開了序幕。
阿斯奎斯看著眼前這位穿著怪異的黑人代表,皺了皺眉頭,問道:“南非黑人到底想要什么?”
普拉杰不慌不忙地掏出一張微型非洲地圖,指著地圖說道:“想要您把腳從地圖上挪開,您踩到我的午餐了。”
這一幽默而又犀利的回答,讓在場的所有人都為之一愣,隨后又忍不住笑了起來。
阿斯奎斯也被他的回答弄得有些尷尬,但又不便發(fā)作。
在倫敦街頭,普拉杰更是將這場“外交喜劇”演繹得淋漓盡致。
他把泰晤士河比喻成橘河,舉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禁止白人釣魚”。
當路人紛紛圍觀時,他一本正經(jīng)地解釋道:“我們在南非連呼吸都要許可證!”
英國記者們對他的這種獨特抗爭方式感到十分新奇,紛紛吐槽:“這是新型殖民朋克藝術?”
普拉杰卻笑著塞給對方一袋南非辣醬,說道:“不,這是自由的味道?!?/p>
他用自己的幽默和智慧,在國際舞臺上為南非黑人爭取著尊嚴和權利,讓世界看到了南非黑人反抗種族隔離的決心和勇氣。
四、文學創(chuàng)作的“魔幻現(xiàn)實”:用小說預言彩虹南非
普拉杰不僅是一位語言大師和抗爭斗士,還是一位極具創(chuàng)造力的文學家。
1916年,他創(chuàng)作了小說《姆赫迪》,在這部作品中,他以獨特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手法,將殖民者描繪成“不會跳舞的僵尸”,他們機械地執(zhí)行著種族隔離的命令,毫無生機與活力;而把黑人起義軍則描繪成“帶著鼓點節(jié)奏的閃電”,他們充滿力量與激情,以音樂和節(jié)奏為武器,向不公的制度發(fā)起挑戰(zhàn)。
然而,這部充滿想象力和反抗精神的小說卻遭到了出版商的拒絕。
出版商認為書中的內(nèi)容太過荒誕,不符合當時的文學潮流。
普拉杰卻毫不氣餒,他堅定地回懟道:“等南非解放了,這書就是預言小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