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風卷起漫天的黃沙與碎草,抽打在臉上,如同無數(shù)細小的鞭子。放眼望去,天地間是一片無邊無際的、起伏著的枯黃與赭褐。這里是被中原稱為“西域”的更西之處,是連最勇敢的商隊也視為畏途的絕域。然而,一支約百人的隊伍,正以一種驚人的堅韌與速度,沉默地行進在這片蒼茫的荒原上。
隊伍成員皆身著適應(yīng)沙漠與草原環(huán)境的墨色勁裝,外罩防風沙的斗篷,臉上覆蓋著特制的面巾,只露出一雙雙銳利而沉靜的眼睛。他們騎乘的并非普通的駝馬,而是由華胥格物院精心培育、兼具耐力與速度的混血駿馬,馬蹄包裹著特殊皮革以減震消音。隊伍的核心,正是前西域墨羽負責人,如今華胥西進探險隊的統(tǒng)帥——石岳。
他端坐于馬背之上,身姿挺拔如大漠中的胡楊,歷經(jīng)風霜的面容上古井無波,唯有那雙深邃的眼眸,如同鷹隼般不斷掃視著周圍的地平線,不放過任何一絲風吹草動。離開安西四鎮(zhèn)那片令他心傷的淪陷之地后,他將所有的精力與血性,都投入到了這場向著未知西方的遠征之中。
“將軍,前方五十里,發(fā)現(xiàn)大型游牧部落聚居地,帳幕如云,牛羊漫山,觀其旗號與衣飾,并非突厥舊部,似是名為‘欽察’的部族。”一名負責前哨的墨羽斥候如鬼魅般從沙丘后現(xiàn)身,低聲稟報。
石岳微微抬手,整個隊伍瞬間靜止,除了風聲,再無一絲雜音。他取出東方墨親授的、繪有初步推測地形的水晶片地圖,手指在上面緩緩移動。
“繞行。記錄其營地規(guī)模、大致人口、牲畜數(shù)量、武器裝備程度。盡量避免沖突,但若被發(fā)現(xiàn),以雷霆手段震懾,速戰(zhàn)速決。”他的命令簡潔而冰冷。
他們?nèi)缤白影懵舆^這片土地。憑借著墨羽高超的潛行、偽裝與情報收集技巧,以及遠超這個時代的望遠鏡與簡易測繪工具,他們悄無聲息地穿透了一個又一個部族的領(lǐng)地。他們目睹了欽察人縱馬馳騁的彪悍,記錄了葛邏祿人在綠洲建立的城鎮(zhèn),甚至遠遠窺探到了更西方,那些被稱為“可薩汗國”的、擁有著奇特半定居半游牧文明的國度。
隨著不斷西行,地貌開始悄然變化。無垠的草原逐漸被廣袤的森林所取代,巨大的河流(如伏爾加河)奔騰咆哮,氣候也變得濕潤起來。他們開始接觸到一些金發(fā)碧眼、語言迥異的定居人群,看到了以木材建造的、帶有尖頂屋舍的村莊和初具規(guī)模的城市(早期羅斯公國據(jù)點)。
在一處隱蔽的山坡上,石岳通過千里鏡,凝視著遠處一座位于大河交匯處的、正在興建的木質(zhì)堡壘。堡壘周圍,身形高大的斯拉夫移民正在砍伐森林,開墾土地。
“記錄,”他放下千里鏡,對身旁負責繪圖的成員說道,“此地民眾,體貌、語言、筑城方式皆與我等所知諸族大異。其民風彪悍,似處于部落聯(lián)盟向國家雛形過渡之階段。此地土地肥沃,河流縱橫,潛力巨大?!?/p>
他們甚至設(shè)法“請”來了一名落單的當?shù)孬C人,通過連比帶劃和少量提前準備的、具有普適價值的禮物(如鹽、小面鏡子),艱難地獲取信息。結(jié)合零碎的情報,石岳意識到,西方世界的復(fù)雜與遼闊,遠超中原典籍的記載。這里并非蠻荒之地,而是存在著無數(shù)大小不一、文明程度各異的國度與民族,他們彼此征伐、貿(mào)易、融合,演繹著屬于自己的歷史。
“首席,根據(jù)星象與里程測算,我等可能已越過里海之北,此地……或許可暫稱為‘西極草原’與‘北境林海’之交匯處?!彪S行的格物院地理學士,看著布滿標記的草圖,聲音帶著難以置信的激動。
石岳點了點頭,目光再次投向西方那更加深邃、未知的天地。他知道,這僅僅是冰山一角。
“重點記錄所有河流渡口、山脈隘口、可供大軍通行之路徑。評估各勢力軍力強弱、矛盾所在。繪制詳圖,不僅要畫山水,更要標出人心向背,勢力格局?!?/p>
夜幕降臨,探險隊在一條無名小河旁扎營,篝火被嚴格控制在最小的范圍。石岳借著微弱的光亮,在一塊處理過的羊皮上,用密文寫下簡報:
“……西行陸隊報:已確認西域之西,并非終點,而是開端。萬里之行,所見非止草原大漠,更有無盡森林、巨川,及無數(shù)新興邦國。其民各異,其國紛立,疆域之廣,或不下于中原。地理通道已初步探明,各方勢力虛實正在厘清……所謂‘西域’,實乃‘中域’,真正之‘西極’,仍在更遠方……附圖一冊,俟后續(xù)完善?!?/p>
他將簡報與厚厚一疊初步繪制的輿圖草稿密封好,交給最信賴的副手。
“派一隊精銳,攜此物東歸,不惜一切代價,送回華胥。其余人,隨我繼續(xù)向西。我倒要看看,這天地的盡頭,究竟是何等模樣?!?/p>
篝火映照著他堅毅的側(cè)臉,那上面寫滿了開拓者的決絕與好奇。一幅囊括了中亞草原、東歐平原,乃至隱約指向更遙遠國度的“西極萬國圖卷”,正在他與他忠誠的部下們腳下,一寸寸地鋪展開來。世界的廣闊與多元,第一次如此清晰而震撼地,呈現(xiàn)在來自東方的探索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