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的分析余音似乎仍在偏殿梁柱間縈繞,那清晰冷靜的剖析,如同利刃,精準地剖開了覆蓋在陳年舊案之上的層層迷霧。武媚端坐于鳳座之上,并未立刻開口,殿內(nèi)陷入一種極具壓迫感的寂靜,唯有那龍涎香的氣息,依舊不疾不徐地裊裊升騰。
她深邃的目光如同幽潭,落在狄仁杰身上,審視著這個不卑不亢、于刑名之道上確有獨到之處的臣子。他展現(xiàn)出的,不僅僅是明察秋毫的斷案之能,更有一種面對天威、剖析事理時的鎮(zhèn)定與那股隱隱透出的、不易摧折的剛正之氣。這正是在她推行新政、整飭吏治,卻又深感官場積弊、需得力臂助之時,所迫切需要的品質(zhì)。
“狄卿,”武媚終于再次開口,聲音平穩(wěn),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份量,“依你之見,如今朝中吏治,律法推行,關(guān)鍵何在?”
這是一個更為宏大,也更為敏感的問題。它超越了單一案件,直指當前政治核心。殿內(nèi)侍立的宦官與女官皆屏住了呼吸,目光低垂,不敢發(fā)出絲毫聲響。
狄仁杰聞言,并未露出絲毫怯懦或諂媚之色。他略一沉吟,拱手坦然道:“回天后,臣以為,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其貴在公平,行在恒常。賞罰黜陟,當一斷于律,不因貴賤親疏而有所偏移。若以峻法嚴刑為先導,雖可收震懾之效于一時,然恐傷及黎庶,失卻民心根本,非長治久安之道?!?/p>
他略微停頓,抬眼迎向武媚審視的目光,語氣愈發(fā)懇切堅定:“然,若執(zhí)法之人,以私意出入人罪,或因權(quán)勢而枉法,或因畏懼而屈法,則雖有良律,亦成空文,國法威嚴,蕩然無存。故臣以為,整飭吏治,匡扶律法,首在擇人,次在恒心。擇剛正不阿、通曉律法之人執(zhí)掌刑憲,持以公心,守以恒常,則吏治可清,律法可行,天下可安?!?/p>
話語清晰,立場分明。他沒有回避問題,也沒有迎合可能存在的“嚴刑峻法”傾向,而是直言“律貴公平”、“法需恒?!保踔岭[晦地指出了濫用嚴刑和以權(quán)枉法的危害。這番言論,在當下武媚重用酷吏、推行鐵腕政策的背景下,堪稱大膽。
然而,武媚聽罷,非但沒有動怒,眼底反而掠過一絲極難察覺的激賞。她需要能臣,更需要有風骨、有原則的能臣。一味阿諛逢迎之輩,可用而不可大用。狄仁杰這番直言,恰恰證明了他并非見風使舵之徒,其心中自有準則,而這準則,與律法、與國本息息相關(guān),這正是她可以倚重的基礎(chǔ)。
“好!好一個‘律貴公平,法需恒?!?!好一個‘持以公心,守以恒常’!”武媚撫掌,聲音中帶著一絲難得的清越,“狄卿見識卓遠,守正不阿,實乃難得之才!”
她不再猶豫,目光炯炯,看向侍立一旁的女官:“傳旨?!?/p>
女官立刻躬身,準備記錄。
“大理寺丞狄仁杰,明察秋毫,斷案如神,更兼忠直體國,學識優(yōu)長。著即擢升為大理寺少卿,贊秩,賜緋衣銀魚袋。望爾盡心王事,匡扶律法,以副朕望!”
從六品上的大理寺丞,一躍而至四品上的大理寺少卿!這是破格超擢,更是莫大的恩寵與信任!殿內(nèi)眾人皆心中一震,看向狄仁杰的目光充滿了震驚與羨慕。
狄仁杰亦是身形微震,顯然也未料到天后竟如此果決,給予如此重賞與重任。他立刻撩袍,鄭重跪拜,聲音沉凝而有力:“臣狄仁杰,叩謝天后隆恩!定當恪盡職守,秉公執(zhí)法,以報天后知遇之恩,絕不敢有負朝廷重托!”
“平身吧?!蔽涿奈⑽㈩h首,看著狄仁杰起身,那清正挺拔的身姿在緋色官袍(雖尚未換上,但恩賞已定)的映襯下,仿佛預(yù)示著大理寺,乃至整個帝國的刑憲之風,將因這個人的出現(xiàn),而迎來一番新的氣象。
這一次突如其來的召見與考核,不僅讓武媚發(fā)現(xiàn)了一顆蒙塵的明珠,更是在她龐大的權(quán)力棋局中,落下了一枚至關(guān)重要、潛力無窮的新棋子。而這枚棋子,將如何在這波瀾云詭的朝堂之上發(fā)揮作用,則要看后續(xù)的博弈與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