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既下,風(fēng)云雷動。不過旬日,一支由工部要員、將作監(jiān)大匠、司天臺官員以及京都寺院遴選出的高僧組成的堪輿隊伍,便浩浩蕩蕩地出現(xiàn)在了洛陽城南的伊水之畔。
時值暮春,伊闕兩岸山色蔥蘢,碧綠的河水如同一條玉帶,從對峙的西山(龍門山)和東山(香山)之間蜿蜒穿過,奔流向北。陽光灑在石灰?guī)r質(zhì)的山壁上,反射出柔和的光澤,鳥鳴山幽,本是一派靜謐祥和。
然而,今日的寧靜卻被這支威嚴的隊伍打破。工部侍郎韋機與將作監(jiān)大匠毛婆羅走在最前,兩人皆是精通工程建筑的重臣,神情肅穆。身旁跟著一位須眉皆白、手持九環(huán)錫杖的老僧,乃是凈土宗名剎實際寺的住持善無畏大師,德高望重。另有司天臺的官員捧著羅盤、日晷等物,神情專注地觀測著山川走向。
一行人沿著西山腳下的蜿蜒小徑緩緩而行,目光如炬,審視著每一處崖壁的走向、巖層的質(zhì)地、以及面對東都的方位。
“侍郎請看,”毛婆羅停在一處極為開闊、巖體完整且微微內(nèi)傾的巨大崖壁前,伸手指點,“此壁高聳,石質(zhì)堅硬細密,不易風(fēng)化。且方位坐西朝東,每日晨曦,第一縷陽光便可直照佛面,寓意極佳。前有伊水環(huán)抱,視野開闊,若于此鑿窟造像,佛光可普照洛陽,氣象萬千!”
韋機仔細查看,又命隨從敲擊巖壁,聆聽回聲以判斷內(nèi)部是否有裂隙,沉吟片刻后,點了點頭,卻又看向一旁的善無畏大師:“大師以為如何?從佛法角度看,此地可宜?”
善無畏大師雙手合十,深邃的目光掠過伊水,望向?qū)Π兜南闵剑志従徥栈?,凝視著眼前的崖壁,緩緩道:“阿彌陀佛。伊闕天成,雙峰對峙如天門洞開,伊水中流,恰似梵河洗滌塵垢。此地山勢聚氣藏風(fēng),水法環(huán)繞有情,實乃凝聚天地靈韻之所在。在此鑿建佛窟,迎納紫氣,不僅佛法得以宏揚,更能護佑皇圖永固,澤被蒼生。善哉,善哉?!?/p>
司天臺的官員也適時回稟:“侍郎,下官觀測,此地風(fēng)水上佳,龍虎砂水俱備,且據(jù)星象分野,正對應(yīng)紫微垣,于國運大有裨益?!?/p>
韋機聽罷,心中已然定計。他環(huán)視這片即將被賦予神圣使命的山崖,仿佛已經(jīng)看到了那未來頂天立地的巨佛輪廓。他沉聲道:“好!集天時、地利、人和,此地便是盧舍那佛永駐人間之圣壇!即刻回稟陛下與皇后娘娘,龍門石窟主尊大佛,便定址于此!”
隨行書吏迅速記錄、繪圖。命令被一層層傳達下去,早已候命在山下的工役、軍士開始清理場地,搭建工棚。寂靜的伊闕山谷,即將被斧鑿的鏗鏘之聲填滿。這不僅僅是一次工程選址,更像是一場莊嚴的儀式,為武皇后那融合了信仰、藝術(shù)與無上權(quán)力的宏大構(gòu)想,奠定了第一塊,也是最關(guān)鍵的一塊基石。山風(fēng)拂過,林濤陣陣,仿佛古老的伊闕,也在為即將降臨的“神跡”而低語。那未來的盧舍那佛,將不僅僅是一尊佛像,它將是武媚意志的延伸,是皇權(quán)與神權(quán)在此地最直觀、最震撼的融合。定鼎伊闕,便是定鼎了她心中那座不朽的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