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如同溫潤的春風,先是悄然拂過東宮宮人的眉梢眼角,隨即迅速而穩(wěn)妥地,經由內侍省層層稟報,最終送達了紫宸殿。
殿內依舊縈繞著淡淡的藥草氣息,李治正半倚在御榻上,眉宇間鎖著慣常的疲憊與病痛帶來的郁結,手中一份關于漕運事務的奏疏看了半晌,字跡卻仿佛在眼前漂浮,難以聚焦。就在這時,內侍省少監(jiān)趨步而入,臉上帶著難以抑制的、發(fā)自內心的喜色,伏地稟報:
“大家,東宮傳來喜訊!太醫(yī)令方才診脈回報,太子殿下脈象趨于平穩(wěn),正氣漸復,咳癥大緩,今日已能清晰誦讀數(shù)頁書文,精神氣色,皆勝往昔!”
剎那間,李治那渾濁的、仿佛蒙著一層陰翳的眼眸,驟然亮了起來。他手中那份沉重的奏疏竟一時未能拿穩(wěn),“啪”地一聲輕響滑落在御榻旁的地毯上,但他渾然未覺。
“此言……當真?”他的聲音因急切而帶著一絲顫抖,身體不由自主地前傾,死死盯住稟報的內侍。
“千真萬確,大家!太醫(yī)令親口所言,東宮上下皆可為證!”
確認的消息如同甘霖,瞬間滋潤了李治那因久病和國事操勞而干涸焦慮的心田。他長長地、深深地吁出了一口氣,那氣息中仿佛帶著積壓了兩年多的沉重與憂慮。緊鎖的眉頭緩緩舒展,蠟黃的臉上竟泛起了一層淡淡的、真實的笑意,連帶著那常年因病而顯得僵硬的面部線條,都柔和了許多。
“好……好!蒼天庇佑!列祖列宗庇佑!”他連聲道,聲音雖然依舊沙啞,卻透著一股如釋重負的輕快,“弘兒……朕的弘兒……”
他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擔,整個人的精氣神都為之一振。連日來因風疾而愈發(fā)劇烈的頭痛,似乎也在這一刻減輕了不少。他甚至掙扎著,在內侍的攙扶下,試圖從榻上起身。
“快,備輦!朕要去東宮,親自看看弘兒!”
這種迫切,并非全然出于帝王的考量,更多是源自一個父親最本能的關切與喜悅。太子的健康,不僅關乎國本穩(wěn)固,更是他李治內心深處,對早逝的母后、對寄予厚望的父皇,乃至對自己這多病之身所能延續(xù)血脈與事業(yè)的一種交代。
當他乘坐步輦來到東宮,親眼見到倚在榻上、面容雖仍清瘦但氣色明顯好轉的李弘,親耳聽到兒子用雖弱卻清晰的聲音向他請安,并與他簡單討論了幾句方才閱讀的《漢書》篇章時,李治眼中的欣慰與激動幾乎要滿溢出來。
他坐在榻邊,輕輕拍了拍李弘的手背,語氣是罕見的溫和與充滿希望:“我兒安心靜養(yǎng),勿要勞神。待你大好,朕還有許多朝政之事,要與你參詳。這大唐的萬里江山,終須你來承繼。”
這一刻,紫宸殿中那個被病痛和權力紛爭困擾的帝王仿佛暫時隱去,只剩下一個為兒子病情好轉而由衷欣喜的父親。太子的“回春”,如同陰霾天際透下的一縷金色陽光,不僅照亮了東宮,也短暫地驅散了籠罩在李治心頭的一片厚重烏云,讓他看到了帝國未來的一線穩(wěn)定與光明。這份慰藉,遠比任何捷報或祥瑞,都更能觸動他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