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妙!妙啊!就依孝直之計行事!”
“諾!我等謹遵主公之令!”
定完策略后,劉備,法正等人便率軍朝著白水關(guān)而去,意圖在攻打成都之前,先行拿下白水關(guān),以及白水關(guān)的兩萬人馬,以解后顧之憂。
就在劉備,法正等人率軍趕往白水關(guān)的時候,張肅,陰溥二人帶著三百叟兵,也在玩命的往回趕。
與此同時,趙云的命令也在王越的安排下,飛速的傳往長安,涼州,荊州而去。
公元195年,九月下旬,
趙云在下達了進攻益州命令的第三天,他便帶著王越,張遼,高順,曹操,士燮等人,率領(lǐng)五萬騎兵,直奔西面的長安而去,
不是因為別的,因為他要去西面會合黃忠,呂布二人,然后與他們一起,從散關(guān)南下,走故道入益州。
至于趙云為何不從南面的荊州入益州,原因有三點:
第一點,從荊州方面入益州,距離上比較遠,還得先入荊州,然后再西去入益州。
而荊州方面進入益州的道路有兩條,一條是從漢中入益州,一條是從秭歸,夷陵那里沿長江入益州,
然而,第一條走漢中的道路,勢必要先擊敗張魯,方才能從漢中進入益州,要不然就行不通,
眼下趙云又不知道張魯抗不抗揍,若是不抗揍還好,一打就投降了,可若是抗揍的話,抵抗個一年半載的,豈不是黃花菜都涼了,
至于從夷陵,秭歸沿江入益州,這一條路也耽誤在距離跟時間上,
畢竟夷陵,秭歸所在的江域在南郡,而南郡距離洛陽又有著一千多里路,終歸是太遠了。
第二點,洛陽跟長安之間的距離,遠遠短于洛陽到江陵的距離,只有區(qū)區(qū)七百里路左右,若是騎兵趕路的話,不過是幾天時間而已,
第三點,涼州馬騰,韓遂那邊人馬不少,不管他們來援與否,趙云覺得都得防備一手,以防出現(xiàn)什么意外,比如背刺??!偷襲啊!
所以,綜合以上三點因素,趙云率軍從長安那邊入益州,是最為合適的選擇。
只是率軍出征離開洛陽城之際,趙云有些不舍得回頭看了一眼身后的巍峨都城,
“唉!勞資還沒逍遙夠呢!這又要出兵打仗了,命苦得嘞!”
隨后,趙云便帶著王越,張遼,高順,曹操,士燮等人,率領(lǐng)大軍出發(fā)了。
公元195年,九月底,
就在趙云率軍抵達長安,正好趕上接到命令,準備開拔前往涼州的黃忠時,益州北部廣漢郡的白水關(guān),被劉備,法正等人給騙開了,
至于怎么騙的,也很簡單,
城中的守將高沛,楊懷二人,根本就不知道劉備,法正等人造反,劉備便借著出兵前往陽安關(guān),防備漢中張魯?shù)挠深^,率軍進入了白水關(guān),
再加上最近陽安關(guān),陰平關(guān)等地調(diào)兵挺頻繁的,所以高沛,楊懷二人倒也沒有懷疑劉備,法正等人,
于是乎,悲劇就這么釀成了,白水關(guān)失守,高沛,楊懷二人被俘虜,
最后在劉備等人的勸說之下,也只好投靠了劉備,成為了劉備的麾下大將,
至此,劉備的兵馬達到了十萬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