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臣泣血以告:所謂君權(quán)、官權(quán),溯其本源,皆自民權(quán)而生!
民如水,君如舟,官員不過掌舟之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若百姓如湯沸,求生無門,哀嚎遍野,則舟與操舟者,將何以存焉?
是故,官員之職,不應(yīng)是替君牧民,視民如牛羊犬馬;而當(dāng)是替民理事,與百姓同甘共苦,融為一體!
陛下乃行舟之主人,當(dāng)明察秋毫,使掌舟者恪盡職守,護佑舟下之水。
誰能深悟此道,使官員真正為民所用,誰便是百姓傾心擁戴之圣主明君!
學(xué)生出身微末,親歷民間之苦,方知無論天下興亡,最苦者永為百姓。
盛世,他們勉力求活;亂世,他們最先赴死。
此絕非天地之正道,亦非圣賢所愿見之仁政!】
一行行樸素之話語卻是字字泣血,就這么毫無征兆地映入眼簾,讓李徹措手不及。
他深吸了一口氣,胸膛微微起伏。
眼眶似乎有些發(fā)熱,但他仍竭力睜大眼睛看了下去。
【學(xué)生一介布衣,人微言輕,然一片赤心,天地可鑒。
伏惟陛下,敢為歷代圣賢所不敢為,能開萬古未有之新局!
革除積弊,掃蕩沉疴,使民貴不再是一句空談。
讓這天下億萬黎庶,成為堂堂正正之‘民’,而非世代為奴之‘黔首’!
學(xué)生涕淚交零,伏地待罪,聽憑圣裁。】
一文讀畢,李徹沒有立刻說話,只是沉默著,目光低垂落在御案上,久久沒有移動。
那沉默如同實質(zhì),壓得殿內(nèi)眾臣都不由自主地放輕了呼吸。
半晌,李徹才抬起頭,眼神復(fù)雜,聲音中還帶著沙?。?/p>
“將此文傳與諸卿,大家都看看吧?!?/p>
懷恩躬身接過那份考卷,小心翼翼地依次傳遞給諸葛哲、杜輔臣、霍端孝等重臣。
眾人閱畢,神色各異。
有的面露震撼,深受觸動;有的捻須沉思,目光閃爍;也有的眉頭微蹙,似乎覺得言辭過于激烈。
待卷子重新傳回御案,李徹環(huán)視眾人:“諸卿都看過了?”
眾人應(yīng)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