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蓉城府。
一支騎兵自城門外而入,為首的是一名身著亮銀鎧甲的將軍。
將軍的個子很高,怕是將近兩米,比周圍的精騎都要高出一頭。
但身形并不魁梧,反而看上勻稱且苗條。
道路兩旁擠滿了流民,雖衣衫襤褸、面有菜色,但望向銀甲將軍的眼神中滿是尊重。
將軍在府衙前勒住戰(zhàn)馬,利落地翻身下馬,隨手摘下了頭盔。
一頭烏黑柔順的長發(fā)如瀑般傾瀉而下,映襯著一張兼具英氣與秀美的臉龐。
竟是一員威風凜凜的女將軍!
羅月娘眉頭緊鎖,掃視著周圍的流民,向迎上來的副將問道:“今日有多少流民入城?”
副將恭敬回答:“回將軍,今日登記在冊的有三百二十七人。”
聽到這個數(shù)字,羅月娘的眉毛蹙得更緊了。
并非是因為流民太多,恰恰相反,流民是太少了。
回想數(shù)月前,慶軍大舉進攻蜀地,蓉城作為蜀地首府自然是流民避難的首選之地,每日涌入城中避難的百姓多達數(shù)千人。
人潮洶涌,恐慌彌漫,周圍村落的百姓都想入城避禍,差點使蓉城癱瘓。
好在蓉城太守魏訓下令安撫百姓,并在城中設立粥棚,這才使蓉城安定下來,百姓們?nèi)缤业街餍墓前慵娂妬硗丁?/p>
隨著戰(zhàn)事進行,慶軍推進速度極快,城池時有失守,流民的數(shù)量一度還在攀升。
那時,羅月娘每日都在強撐,既要安撫流民,籌措糧草,又要應對前線戰(zhàn)事。
好在蜀地民心尚在,慶軍對蜀道的復雜地形又不適應。
雖然丟失的城池不少,但他們總能出其不意奪回失地,算是穩(wěn)住了陣腳。
然而,從上個月開始,戰(zhàn)場態(tài)勢開始變化。
原本攻勢凌厲的慶軍突然轉(zhuǎn)入了守勢,不再急于攻城略地。
反而,開始在占領區(qū)幫助百姓恢復生產(chǎn),挖水井、搭橋梁、修道路,擺出一副準備在蜀地長期經(jīng)營的模樣。
羅月娘最初還松了口氣,以為慶軍久攻不下,士氣受挫,已經(jīng)露出了疲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