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見有長者,氣度不凡,拱手問:“敢問老者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后面精彩內(nèi)容!
李愍臉上一白,側(cè)面過去:“一鄉(xiāng)野村夫耳。”
這兩人年輕氣盛,能得呂維褀青睞,又是生員,儒家經(jīng)義上周懷民自然不是對手,他論語都背不全。
于是把兩人拖入自己擅長的學(xué)問中。
他彎腰折下青草,舉著笑道:“你們說郊外沒有學(xué)問,那我問你們,為何會有春夏秋冬?”
“春夏秋冬乃陰陽二氣消長之象,圣人順天時以應(yīng)四序,使人事合于天道生生不息之德?!备翟艹靶Φ?,“蒙童皆知,又何必再問!”
王啟源和李愍有些擔(dān)憂的看著周懷民。
周懷民道:“出口陰陽,閉口五行,又假借圣人,杜撰天道,皆是出自儒生口舌,屬于妄斷之言。你說的陰氣、圣人在何處?且實證和推理給我看。”
兩人聞之一滯,張繼元惱羞成怒:“《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此道顯于四時生殺、寒暑更迭,又豈能說妄斷之言?”
傅元哲也道:“《中庸》有云,致中和天地位焉,此中和之氣,豈非圣人理之顯化?”
周懷民內(nèi)心一樂,這些儒士嘴皮子厲害,但終究在引經(jīng)據(jù)典之上。
“難道《易》、《中庸》所言,皆為至理?作《易》之人,又是怎么個實證法,《易》中可有傳授寫明?”
張繼元語塞。
周懷民立刻道:“易、中庸,乃我華夏先哲之智慧,猶如圣人照耀我華夏文明之路。然則兩千年已過矣!先秦之民食黍荇,而我等食米面,食且能變,況且理乎?豈不聞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張繼元辯道:“朱子豈不是推陳出新,發(fā)揚光大?”
周懷民點頭:“你呢?把你背上的圣賢石像放下,你自己的獨見又有幾何?”
張繼元聞聽,臉皮一麻,呆若木雞。
王啟源和李愍聞聽,如同雷擊!不禁想了想自己的后背。
“這郊外的天地物產(chǎn),滋養(yǎng)萬民,如今我們故鄉(xiāng)飽受戰(zhàn)火,百姓易子而食;你何不放下玉碗,棄了車轎,撕掉圣人之虛妄,用自己雙眼來看世界?”
張繼元聽了身體向后一仰,面色肅然,疑問道:“周會長,難道春夏秋冬四季你可有實證法?”
“有!且放之四海而皆準(zhǔn),我愿把實證春夏秋冬之法公著于民報,供天下所有士子駁辨?!?/p>
眾人聞聽大喜,報紙也可以這么用!真乃讀書人之幸事!
“我欲廣開印刷廠,讓天下士子人人可立言,各會社都可創(chuàng)報!可如今知府張論禁我民報,斷我等士子研學(xué)交流,我正欲炮轟洛陽,別管打不打得下,先給他點厲害瞧瞧,讓他官位不保!”
張繼元慌道:“切莫攻城,我來想辦法!”
喜歡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請大家收藏:()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