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很清楚,這件事絕對沒有這么簡單的。
這所有的一切看似是一個意外,無非就是他從一個朋友的口中聽聞了有關諸葛亮的消息,然后便來找諸葛亮了,僅此而已。
但就諸葛亮的看法,這種事情還是應該要小心為上的。
尤其是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更加是覺得,這所有的一切都是龐統(tǒng)設的一個局,其目的就是為了對自己下手。
只是諸葛亮不知道的是,龐統(tǒng)打算如何通過自己的這個朋友對自己下手?
杜年跟自己這么多年的朋友了,沒有道理會對自己出手的。
就算是真的時間長了人心會變的,但是自己剛才跟杜年的交談中也能夠感覺到,杜年并未對自己有什么惡意的。
這一點上諸葛亮還是有自信的,一個人是否對自己有惡意,如此簡單的事情他自然是能夠看出來的。
“諸葛兄,你是說龐士元打算通過我對付你?但是這未免有些太過離譜了吧?”
杜年也明白了過來,所以他此刻更加的疑惑不解了。
“但是這也沒道理???你要知道,我是絕對不可能對你做什么的,你我之間這么多年的交情了,他龐士元就算是給我許諾什么,我都不可能背叛友人的!”
這個年代,還不是后來那個笑貧不笑娼的可悲,且物質的時代。
人們的心中依舊帶著一股精氣神,在引領著他們,在指引著他們。
尤其是像杜年這種人,他是讀書人。
讀書人一般分兩種情況,貪生怕死,追求名利。
慷慨激昂,威武不屈。
而很明顯,能成為諸葛亮的朋友,杜年自然是第二種的。
所以他從來不認為自己會背叛諸葛亮,背叛他們之間的感情的。
而諸葛亮也明白這一點,所以他對杜年一直都是很友善的樣子:“杜兄,這些我也都明白的,你并非是一個見利忘義之人,所以我才會愿意見你,甚至是為你引薦的?!?/p>
諸葛亮對杜年還是很認可的,并且在言語之間充滿了對于杜年的信任。
說實在的,二人已經(jīng)這么多年沒見了。
此時此刻的諸葛亮還能夠對杜年有這樣的信任,杜年自己也是無比的激動與興奮,覺得自己果然沒有看錯諸葛亮這個朋友。
“諸葛兄,我……我真的不知道應該說些什么了?能有你這樣的一個朋友,我死而無憾??!”
“現(xiàn)在說什么死不死的?大家都是多年的好友了,我如果連你都不信任了,那還能相信誰呢?”
諸葛亮一臉嚴肅與認真的說著,言語之間不見有半分對于杜年的猜忌,這可又大大的刷了一波杜年的好感度。
隨后二人便坐在一起仔細地分析了一遍,龐統(tǒng)到底打算做什么?
但是不管怎么分析,卻都想不明白,龐統(tǒng)想要如何利用杜年來達成他的計劃?
除非是杜年本就是龐統(tǒng)的人,他此行前來就是為了誆騙諸葛亮,然后對諸葛亮出手的。
可諸葛亮已經(jīng)仔細地分辨過了,這根本就不可能啊。
杜年完全沒有要背叛自己的意思,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