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一通反問,令王朗無法從正面作答。
不過王朗也非泛泛之輩,當(dāng)即嗯了一聲,岔開話題道:“自桓,靈二帝以來,黃巾猖獗,天下紛爭,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曹操),掃清六合,席卷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慕;此非以權(quán)勢取之,是乃天命所歸也!”
原本王朗是打算說“我太祖武皇帝(曹操)四方仰德”的,但因諸葛亮剛剛舉例證明了曹操無德,王朗就臨時改為了“四方仰慕”,對德行避而不談,轉(zhuǎn)而說起天命。
有一說一,當(dāng)初曹操能在那么艱難的局面下掃清北方,真的有氣運加持。這一點也是王朗此次雄辯所倚仗的論點。
但王朗一不小心又用了“掃清四?!边@個詞,反而又佐證了諸葛亮的觀點;曹操確實掃清了四海之內(nèi)的諸侯,但也把四海之內(nèi)的百姓給掃清了;還有“萬姓傾心”,屬于睜著眼說瞎話,問問魏地百姓,不對曹操萬姓挖心就不錯了,還萬姓傾心。
當(dāng)看到王朗始終沒意識到,辯論天命的合法性需要從“德”字上下手,而曹魏這兩代話事人里沒有一個是有德的時。
諸葛亮含笑不語,心下已經(jīng)有了數(shù)種駁倒王朗論點的說辭。
但卻并未急于開口,而是靜靜等候王朗繼續(xù)往下說。
“我大魏當(dāng)今皇帝(曹丕),神文圣武,繼承大統(tǒng),應(yīng)天合人,法堯禪舜,處中國以治萬邦,豈非天心人意乎?”
這一段王朗的論點是,你甭管曹丕禪位合不合法,用什么手段禪位的,反正曹丕已經(jīng)稱帝五年,造成了既定事實,這就是天命,這就是天意。
但這句話根本經(jīng)不起推敲,曹丕受禪位稱帝,劉備同樣也稱帝了,而且劉備還姓劉,是漢高祖后裔。曹丕姓曹,跟漢朝沒關(guān)系,如果硬要扯上關(guān)系,曹丕不過就是先孝憨帝的大舅哥,僅僅算是個皇親國戚,在稱帝合法性這方面始終沒有劉備正統(tǒng)。
王朗又道:“今公蘊大才,抱大器,自比管仲樂毅,何乃要強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豈不聞古人云: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帶甲百萬,良將千員。諒爾等腐草之熒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
這句“順天者昌,逆天者亡”同樣站不住腳。最近幾年,曹魏作為天下最強勢力,連番敗于季漢,豈不是正好應(yīng)了“逆天者亡”?
至于“今我大魏帶甲百萬,良將千員”,你大魏有帶甲百萬,難道我季漢就沒有帶甲百萬嗎?
不久前,六十萬大軍分六路討伐曹魏,王司空你忘了嗎?
諸葛亮仍是含笑不語,靜候下文。
王朗沉浸在自己構(gòu)造的論點中,對諸葛亮的嗤之以鼻毫無察覺,繼續(xù)說道:“你若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國安民樂,豈不美哉?”
我倒戈來降就只能封個小列侯么……諸葛亮徹底繃不住了。我現(xiàn)在可是大漢丞相!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大漢丞相!你個老匹夫竟然妄想用三寸不爛之舌說我去大魏當(dāng)一個小小列侯?那這不是血虧嘛。
“哈哈哈哈哈哈……”諸葛亮仰天長笑,直笑得王朗心里發(fā)毛,這才起身環(huán)顧魏軍前列眾人:
“我原以為王司空身為漢朝老臣,來到陣前,面對兩軍將士定有高論,沒想到竟然說出如此粗鄙之語?!?/p>
一句話,連挖苦帶嘲諷,先把王朗定性為“漢朝老臣”,然后嘲諷其來到漢軍陣前大放厥詞是可笑荒繆之舉,因為季漢承繼的就是大漢,國號就一個字,叫“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