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凈和隨著侍兒,行過清音軒的曲折連廊。
兩側(cè)皆是斑竹欄桿,左右垂著白綾作簾,下面掛有鎏金小鈴,清風徐至,鈴聲如碎玉落盤,清越動聽。
未及軒中,已聽得鶯聲燕語,環(huán)佩叮當,又見一麗人從軒中迎將上來,山花寶髻,一團雅態(tài),通身透著一股子清冷恬淡的氣韻。
這便是花考的第五名,號稱嬌鶯兒的念珠了。
林凈和之所以認得,是因為她是原主的手帕交。
念珠極善音律,其中又以琵琶古琴為絕,性子隨和,原主每每來與她請教技法,都十分耐心教導。
她原是小富之家的閨秀,因刀兵失怙,才淪于煙花柳巷,性子有些幽靜疏淡,倒與原主十分投契。
念珠挽起林凈和的手臂,笑吟吟道:“妹妹怎許久不來我這兒了?近日可好么?”林凈和用帕子拭了拭額角薄汗,“天氣酷熱,實在是憊懶,姐姐知我向來苦夏,若不是沈九公子將宴設(shè)在姐姐這兒,我今兒便要躲個懶了。
”“那小可是借了念珠的光才得以一睹菊痕姑娘芳顏了。
”循聲而望,只見一華服少年,搖著把高麗紙扇,施施然踱將過來,姿態(tài)嫻雅,只那一雙眼滴溜溜的飄忽不定。
及至近前,那少年的目光將林凈和從頭到腳刮了一遍,方拱手笑道:“久慕芳姿,故今日粗備酒席,舉此佳會,蒙仙子謫降,實乃小可之幸。
”念珠淡聲道:“這位是沈九公子。
”林凈和心中不喜他黏黏膩膩的目光,面上卻不顯,垂著眼斂衽一禮,“蒙君折柬相邀,妾之榮幸。
”
把眼風掃向念珠,見她眉眼間似有厭惡一閃而過。
三人步入軒中,還有兩位麗人正憑欄說笑,一喚寶書,一喚月仙,也俱是這家的小娘。
大家互通姓名,各敘寒溫。
時已日暮西沉,池中菡萏盛放,荷錢疊疊,映著檐角斜陽,別有一種凄艷。
俄頃,已是上燈時候,侍兒魚貫奉上酒肴,幾人紛紛入席。
沈熹望著席上繡茵錦簇,珠翠成行,只覺逸興湍飛,擎杯起身道:“今日眾美咸集,小生真如置身瑤臺仙境一般,只得以此為敬。
”言罷一飲而盡,眾人也舉杯共飲。
又擲一錠銀子與老鴇,叫置辦些酒菜給各丫鬟侍兒,掌班車夫們一起樂一樂。
老鴇自是眉開眼笑,喏喏連聲。
吩咐罷,沈熹又自斟一杯,直直遞向林凈和,臉上笑嘻嘻的,“今日初見菊痕妹妹,我必要浮一大白,聊表敬意,請妹妹萬勿推辭!”林凈和嫣然笑道:“九公子盛情,妾卻之不恭。
”說著素手執(zhí)杯,以帕覆面,仰頸一飲而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