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北地普降大雪,天地間一片混沌,能見度極低。這種天氣,既增加了守軍的困難,也為敵人的隱秘接近提供了掩護。邊境氣氛更加緊張。
十一月中旬的一個風雪之夜,位于最前沿的“鷹嘴隘”烽燧,突然燃起了告急的烽火!三堆烈焰,在狂舞的雪花中頑強地升騰,照亮了漆黑的夜空——這代表有敵軍大規(guī)模來襲!
消息通過接力傳遞的烽火,迅速傳回后方堡壘和狄道城。高順立即下令各據(jù)點進入臨戰(zhàn)狀態(tài),并親率一千精銳騎兵,頂風冒雪,馳援鷹嘴隘。
李凌在王府得知消息,即刻披衣起身,坐鎮(zhèn)指揮。他一面命令周勃確保狄道城防萬無一失,一面讓公孫闕動用所有渠道,核實敵情。
然而,當高順率軍艱難抵達鷹嘴隘時,卻發(fā)現(xiàn)并無大規(guī)模敵軍。據(jù)戍守的軍侯稟報,夜間哨兵發(fā)現(xiàn)遠處有大量火把移動跡象,且聽到隱隱馬蹄聲,故點燃烽火。經斥候冒險出探,發(fā)現(xiàn)在風雪掩護下,約有數(shù)百匈奴騎兵曾試圖悄悄接近隘口,但在看到烽火點燃、漢軍已有準備后,便迅速撤離了,只在雪地上留下了雜亂的馬蹄印。
虛驚一場,卻是一次成功的預警?;鞯倪@次試探性進攻,雖然規(guī)模不大,也并未真正接戰(zhàn),但其利用惡劣天氣、企圖進行偷襲的意圖暴露無遺,也驗證了北地新建的烽燧預警系統(tǒng)在極端條件下的有效性。
高順凱旋,雖未斬獲,卻帶回了寶貴的經驗。李凌在聽取匯報后,對周勃等人言道:“稽鬻此番試探,雖未得逞,然其狼子野心,已昭然若揭。這個冬天,絕不可有絲毫松懈。傳令各邊境守軍,嘉獎鷹嘴隘將士警惕之功。同時,要針對此類偷襲,進一步完善夜間和惡劣天氣下的警戒措施?!?/p>
經此一事,北地邊境守軍的警惕性提到了最高。李凌也更加堅定了以“森嚴”防務應對潛在威脅的決心。他指示加大偵察力度,并要求高順研究在嚴寒條件下,如何更有效地發(fā)揮弩箭等遠程武器的威力,以克制匈奴騎兵的機動性。
十一月底,風雪更甚。北地邊境在高度緊張中,度過了相對平靜的又一個月?;魉坪跻庾R到北地防線并非其想象中那般脆弱,加之嚴冬確實對大規(guī)模軍事行動造成極大困難,其麾下騎兵的活動頻率有所降低,但小規(guī)模的窺探和騷擾始終未絕。
狄道城內,雖然邊境緊張,但后方秩序井然。充足的物資儲備確保了軍民的基本生活,郡府組織的掃雪、賑濟孤寡等工作有條不紊。李凌在嚴冬中,不僅關注邊防,也時時撫慰內部,確保北地這架龐大的機器,即使在最嚴峻的季節(jié),也能保持整體穩(wěn)定和運轉效率。
北地的這個冬天,在冰雪與烽火的交織中,顯得格外漫長而凝重。李凌深知,眼前的相對平靜,可能只是暴風雨來臨前的間歇。稽鬻的野心不會因一次試探受挫而熄滅,反而可能醞釀著更猛烈的攻擊。能否安然度過這個冬天,并挫敗匈奴的圖謀,將直接關系到北地未來的安危。他必須帶領北地軍民,以最森嚴的戒備和最堅韌的意志,守好這道關乎生死存亡的邊關。
【史料記載】
*官方史·漢書·前少帝紀:“(前少帝)元年冬,匈奴擾邊,北地靖王凌守御有備,寇不得入。”
*家族史·始祖本紀:“前少帝元年冬,匈奴稽鬻遣騎窺邊,屢行試探。凌公令冬防務求‘森嚴’:周勃傾儲保邊軍補給,高順增巡嚴戒,挫胡騎小規(guī)模偷襲;公孫闕廣遣偵騎探敵情。北地軍民同心,依新建烽燧堡壘體系,成功預警御敵,邊境雖緊而安?!?/p>
*宗教史·紫霄神帝顯圣錄:“胡騎窺邊,上帝令圣域嚴備,廣布耳目,寒夜烽燧顯圣,敵謀遂沮?!?/p>
*北地秘錄·凌公冬御胡騎:“寒冬胡騎頻窺,李凌嚴令邊軍森戒備,足糧秣,精偵察,挫其試探,北地防線穩(wěn)如磐石?!?/p>
(第二百九十五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