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太后眼中掠過一絲追憶:“你說的是‘素馨’?其花小如米粒,白似霜雪,香氣確是不俗?!?/p>
“正是!”劉禪眼中閃過一絲光亮,“兒臣思之,若能將百花之香魄,如同釀酒蒸露一般,自花中提煉而出,凝成香液?;蚩牲c于肌膚,或可灑于衣袂,使暗香隨身,經(jīng)久不散。此物若成,必為天下貴婦淑女所趨。宮中所藏香花典籍、前朝古方甚多,更有無數(shù)心靈手巧之宮娥。若由母后主持,精選信實老成之女官、內侍,于宮中僻靜處設一‘凝香苑’,專司采花、蒸露、調香、貯瓶之事。所制‘百花凝露’(即香水),不求其多,但求其精,以‘長樂’或‘未央’為號,由少府監(jiān)選定可靠皇商,專售于世家豪族、巨賈富戶…所得之利,母后宮中留三成以作脂粉香火之資,余者盡入帑庫。如此,既不損皇家體面,又能解燃眉之急,更可使宮中閑置人手有所事事,免生懈怠?!?/p>
吳太后沉默良久,殿中只聞佛珠輕叩之聲。終于,她緩緩開口,聲音帶著一種歷經(jīng)滄桑后的通透:“皇帝所慮,是為江山計。哀家雖居深宮,亦知國事艱難。此事…哀家應下了。只是,”她目光變得銳利,“‘凝香苑’一應人等,必得精挑細選,嚴守宮規(guī)。所制之物,務求精純,寧缺毋濫。若有一絲一毫流入市井仿冒,損了皇家清譽,哀家唯你是問?!?/p>
“兒臣謹遵母后懿旨!”劉禪心頭一塊大石落地,深深一揖。他知道,母親答應了,此事便成了大半。吳太后在后宮積威甚重,且素來端莊持重,由她出面主持這帶著幾分“奇巧”之事,最是穩(wěn)妥不過。
旨意一下,長樂宮后一處閑置的院落迅速被清理出來,掛上了“凝香苑”的匾額。吳太后親自挑選了十余名年過四旬、沉穩(wěn)可靠的老宮女和兩名精通藥理的宦官充任管事。宮苑的花圃被精心打理,蜀地常見的梔子、茉莉、素馨(小朵白花)、木樨(桂花)、瑞香,乃至御花園中移栽的少量蘭蕙,成了第一批原料。
蒸露之法,古籍雖有零星記載,卻語焉不詳。初次嘗試,多以失敗告終。不是火力過猛,花瓣焦糊,便是冷凝不佳,香氣散逸。一位曾在尚藥局當過差的老宦官,想起古法炮制藥材中的“隔水蒸餾”,提議以陶甑覆于銅釜之上,釜中置水與花瓣,甑頂覆以冰冷銅盤收集凝結的水汽。此法一試,果然有效!當?shù)谝坏吻宄和该?、蘊含著濃郁梔子花香的液體從銅盤邊緣滴入白玉小碗時,整個凝香苑都沸騰了。
接下來的日子,是無數(shù)次的嘗試與調配。單一花香雖純,卻略顯單薄。吳太后憑著對香氣的敏銳感覺,指點宮人嘗試將梔子與瑞香相合,取其清甜;茉莉與木樨相融,取其馥郁;甚至嘗試加入少許曬干的柑橘皮或薄荷葉,增添一絲清爽的后韻。盛裝香露的瓷瓶,也由少府監(jiān)精心設計燒制,小巧玲瓏,瓶頸細長,瓶身或繪纏枝花卉,或刻“長樂凝香”篆字,以蜜蠟封口,再裹以素錦。
數(shù)月之后,第一批數(shù)十瓶“長樂百花凝露”悄然送至幾位與皇室關系密切的勛貴夫人手中。其香幽微而持久,迥異于尋常熏香或香囊,立刻引起了轟動。求購者絡繹不絕,價格自然水漲船高。一瓶(約半兩)竟售至三百直百銖錢,堪比中等人家一月用度!帑庫的賬冊上,終于添上了一筆帶著花香的進項。
解決了“香”的問題,劉禪的目光轉向了“衣”。這一次,他來到了皇后張氏的椒房殿。
張皇后性情溫婉賢淑,但并非不知世事。聽罷皇帝的難處與想法,她秀眉微蹙,沉吟道:“陛下之意,是要臣妾領宮中尚服局之人,改制女子貼身小衣,向外售賣?”她微微搖頭,“此物過于私密,恐…恐有損皇家清譽,亦易惹物議。”
劉禪早有準備,溫言道:“梓童所慮極是。尋常兜衣褻褲,自然不妥。朕所言之物,非是市井粗鄙之物,乃取其舒適、護體之要義,加以改良?!彼疽恻S皓呈上一卷畫帛。
畫帛展開,是幾幅簡潔的線描圖樣。一件類似于漢代已有的“抱腹”或“心衣”,但肩帶更寬,承托之處以多層細密柔軟的素錦或細棉布襯墊,形成自然的弧度;腰身兩側加綴了可調節(jié)松緊的絲絳帶子;整體裁剪更為合體,摒棄了寬大無形的舊式樣。另一件則類似束于胸下的“襪腹”,但同樣加強了承托,下緣延長至腰臀,更顯利落。
“梓童請看,”劉禪指著圖樣解釋,“此物名為‘承云內襦’或‘護心軟襠’。其用,一是承托,使女子行動更便,尤善騎射勞作之婦;二是護體,以軟襯隔絕外裳粗硬摩擦,尤宜肌膚嬌嫩者或產(chǎn)后婦人;三是束形,取其合體利落,不顯臃腫于外裳之下。材質選用上等細棉、素錦或輕軟綢緞,務求精工細作,舒適為上。對外只言是宮中為體恤宮娥勞作辛苦所制,流傳至外,供體弱婦人、產(chǎn)后調養(yǎng)之用。由尚服局最可靠的老師傅帶著心腹宮女,于宮內僻靜處設‘云裳坊’秘制。售賣之事,可托付給蜀中根基深厚、信譽卓著的大布莊,如成都‘錦官記’、‘蜀繡莊’,由其私下向相熟的貴婦閨秀推介,絕不張揚于市井。所得之利,帑庫取七成,余下三成,梓童可用來賞賜宮人、周濟貧寒命婦,亦是善舉?!?/p>
張皇后凝視著圖樣,又抬眼看看丈夫眼中深切的期盼與憂慮,心中那點顧慮漸漸被責任與柔情取代。她出身將門,深知物力維艱,更明白丈夫肩上的擔子。這“護心軟裁”,看似微小,若真能行得通,亦是解君憂、助國用的法子。
“臣妾…愿為陛下分憂?!睆埢屎筝p聲應下,白皙的臉頰微微泛紅,“只是這圖樣尚需斟酌,用料、縫制更需極其考究。妾會親自把關,務必使其既實用舒適,又不失體統(tǒng)?!?/p>
“云裳坊”設在椒房殿后一處守衛(wèi)森嚴的庫房內。張皇后親自挑選了尚服局中幾位年高德劭、手藝精湛且口風極嚴的老繡娘,以及她們最信任的幾名入室弟子。所有參與之人,皆立下重誓,絕不外泄。
原料選用成為關鍵。蜀地盛產(chǎn)棉花(白疊)和絲綢,張皇后力主選用最上等的細白棉布(當時稱“白疊布”)和輕薄柔軟的素色吳綾、蜀錦為表里。填充的襯墊,摒棄了舊時常用的絮狀物,而是用數(shù)十層極細密的棉紗布料細細疊壓、絎縫固定,形成既柔軟又有足夠支撐力的內襯,邊緣縫合處務求平整無痕,避免磨傷肌膚。肩帶、腰側的系帶,選用柔韌的絲絳,帶端綴以小巧圓潤的玉珠或溫潤的骨扣。
為了追求舒適,張皇后甚至親自試穿改良的樣衣,感受肩帶的承力是否均勻,腰側的系帶是否勒束,襯墊的位置是否妥帖。她提出將承托處由簡單的圓弧改為更符合身體曲線的“碗”形雛形,并在腋下、后背等易出汗處,選用吸濕性更好的葛麻細布拼接。
第一批數(shù)百件“承云內襦”制成后,經(jīng)由“錦官記”少東家秘密送入幾位頂級豪門貴婦的府邸。起初,貴婦們對這等“奇巧之物”頗感新奇與羞澀。然而,當她們在貼身侍女的幫助下穿上身,感受到那份前所未有的舒適、支撐與利落時,態(tài)度悄然轉變。尤其是幾位生育過的貴婦,更是驚喜于其對身體的呵護??诒跇O小的圈子里迅速傳開?!板\官記”后院一間從不對外開放的雅室內,很快排起了隱秘的訂單。一件用料上乘、做工精絕的“承云內襦”,售價高達五百直百銖錢以上!帑庫的賬目上,又多了一筆豐厚的、帶著體溫的進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