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擁有近五十萬兵馬的魏國,關羽暫時還是沒什么削弱它的方法,只能一步一步來。
當務之急,還是搞錢搞糧食搞資源。
前一次,關羽研究了一下濁酒提純之法,發(fā)現行倒是可行,卻不能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原因是三國之間連年征戰(zhàn),糧食緊缺,且商業(yè)往來完全處于斷絕狀態(tài)。
這種情況下,濁酒提純毫無商業(yè)前景,僅能自用。
此路不通,關羽又琢磨起新的賺錢門路,但左思右想,依舊想不出什么好的法子,干脆把這個問題推給諸葛亮去頭疼。
但時間并不等人。
季漢剛贏下東吳,不及喘口氣,就迎來就曹丕的雷霆攻勢。
黃初三年(222年)三月,在陸口之戰(zhàn)僅僅結束半年后,曹丕便準備妥當,全面發(fā)動規(guī)模龐大的三路伐蜀之戰(zhàn)。
曹丕御駕親征,坐鎮(zhèn)宛城。魏漢正式開戰(zhàn)。
曹魏三路大軍的陣容分別為:
第一路:曹休、臧霸。兵力五萬。進犯夏口(東路戰(zhàn)場)。
第二路:曹仁、蔣濟、徐晃、夏侯尚、張郃,兵力十萬。進犯襄陽(中路戰(zhàn)場)
第三路:曹真、張既,楊秋出長安,兵力八萬。直逼陽平關(西路戰(zhàn)場)。
此戰(zhàn),曹魏在前線一方出動大軍二十三萬,加上還有文聘,滿寵在中路戰(zhàn)場與東路戰(zhàn)場中間作為游擊的三萬兵馬,以及曹丕坐鎮(zhèn)宛城統(tǒng)領的四萬御林軍,總兵力超過了三十萬,彰顯出魏國強大的國力。
而且此戰(zhàn),曹丕把曹魏的所有名將幾乎全部派了出來,就差沒把當年威震逍遙津的張遼也調來攻打江夏。曹丕還是對孫權有所防范,唯恐偷襲成癮的孫權會趁機偷襲合肥,故而把張遼留在合肥以做威懾。
同時又傳命于大魏吳王孫權,令其率軍西進,配合曹魏攻打夏口。
但孫權口頭上答應的利索,實際上卻并未行動。
孫權是真的輸怕了。
去年(221年)的陸口之戰(zhàn),孫權幾乎是舉全江東六郡的兵力西征,結果慘敗而歸,折損四萬多精銳;前年(220年)的荊州之戰(zhàn),孫權又是慘敗,折損近四萬兵馬;再往前(215年)的合肥之戰(zhàn),十萬大軍被曹操摁著捶,孫權被打到被迫請降;再往前(215年)的逍遙津之戰(zhàn),十萬大軍又被張遼八百人刨飛。
短短六年間,連遭四場慘敗,損失精銳士兵不下十五萬。
這令孫權在江東的威望一落千丈,民間怨聲載道,世家大族也開始陽奉陰違起來。